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医生:很晚才睡是一种睡眠障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05 13:51:15

  为什么总要拖到很晚才睡觉医生:这其实是一种睡眠障碍

  昨日,记者看到朋友圈有人在吐槽:今天上班又迟到!提着早餐刚到公司门口就看到老板“笑脸盈盈”地向我走来……不用说,这个月的全勤奖又没了。悲催啊,我已经有4个月不知道全勤奖长什么样了。我也想早点起啊,可是晚上非得熬到一二点才能睡。这让我有什么办法?!

  有同感的人还真不少:“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默默飘过”;“每一次想早点睡,但关了灯又忍不住拿出手机……你懂的!”……

  医生表示:晚睡拖延症,是一种睡眠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患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高达38.2%,高于全球27%的比例。11月下旬,“中国睡眠小康指数调查”杭州站活动启动。此次调查活动由新华社、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等主办,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展。目前,已明确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睡眠障碍已成为中国民众健康最大的潜伏杀手。

  案例A

  就是会拖延

  80后的张小姐在杂志社工作,和老公目前还是二人世界。

  张小姐有爱拖延的毛病:要写稿的日子,通常要等到晚上10点以后才写,很容易就到凌晨一二点了。不写稿的日子,她是看会儿电视、上下网、聊个微信,不知不觉也就到了凌晨一二点。

  由于晚睡,原本不长痘痘的她现在每天顶着一脸痘痘去上班。“我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可以晚点起,所以就更加晚睡了。这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案例B

  看小说狂刷手机

  90后的小章是个小说迷,上大学后更是彻底沦陷到小说中了。“最疯狂的一段时间是每天看到凌晨4点多。”现在小章每天差不多凌晨2点才能入睡。

  “大学时,寝室熄了灯,大家都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刷微博、刷朋友圈。”90后的小钟现在也没能改掉晚睡的习惯,“就算每天晚上9点钟就上床,还是会不停刷微博,生怕错过点什么。有时自己也明白要早点睡,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但每次酝酿睡意都非常痛苦,都以失败告终。”晚上12点以后才能睡似乎魔咒一般困扰着她。

  案例C

  就算没事干

  发发呆也行

  巫女士有个可爱的女儿。有了孩子后,事情自然就多了起来。

  “晚上等孩子睡了,我就想空段时间留给自己。就算没事情干,发发呆也好。”所以巫女士一般都会熬得很晚才去睡觉。

  “医学上并没有‘晚睡拖延症’这一说法。一般我们所说的晚睡拖延症,其实是睡眠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衢州市中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周小华说,以前患有睡眠障碍的都是年纪较大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手机有依赖,睡眠障碍也成了他们的困扰。

  “睡眠障碍一般是由心理因素造成。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说容易造成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周医生说,不想有睡眠障碍,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一、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把手机放在离自己尽可能远、看不见的地方。关掉卧室的灯,拉上窗帘,关上门,不让噪声打扰到自己。

  二、不要因为可以晚起就晚睡。周末时,有不少人会熬夜看电视剧、看小说,想着反正第二天可以不用早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掉。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应养成定时起床的习惯。

  三、别把问题带到床上。很多人躺在床上还思考问题,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越想越多,越想越睡不着。这时,你应该起床,打开灯,离开卧室,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如读书,但不要做兴奋性的运动,转移注意力。当困意袭来时你再上床。 “偶尔一两天晚睡并无大碍,也不要执着于一定要睡足八小时。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并不相同,你只要睡到第二天恢复精力就可以了。”周医生说。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作者: 见习记者 俞施 通讯员 陈虹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