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计生协: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人数猛增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02 08:41:56

  中国计生协与凤凰网联合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增加迅速,青年学生感染者逐年增多。令人忧虑的是,公众对艾滋病仍有认知盲区。

  在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中国计生协与凤凰网合作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就有关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问题收集网友反馈。据中国计生协洪苹副秘书长介绍,活动上线三天之内回收问卷已超过一万份,显示出社会公众对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关注。然而,数据也反映出公众在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误区。

  北京大学余小鸣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艾滋病的流行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在中国,截至2014年8月31日的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人数接近50万,今年前8个月的新发感染者人数为7万之多。从中国的流行态势看,性传播(超过80%)依然是一个主要传播途径,20-49岁的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增加迅速,青年学生感染者逐年增多。现实证明:艾滋病就在身边,而青少年/年轻人更是艾滋病感染的脆弱人群,直接面临着艾滋病威胁的高风险。

  本次网络调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在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上存在不足,为艾滋病的传播埋下隐患。超过90%的应答者都认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预防艾滋病和避免非意愿怀孕的方法,70%表示愿意使用安全套以及其他一些避孕措施,但是,涉及行为上,却仍有超过30%的应答者在性行为发生时,偶尔或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安全套。这一结果显示了一种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表明人们对AIDS预防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并非同步。

  余小鸣说,艾滋病的传播感染与人的行为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从研究中发现,在年轻性活跃人群中,因无保护性行为所导致的不良结局,如艾滋病性病的感染和非意愿怀孕在上升,因此,年轻人一定不能心存侥幸。

  余小鸣提醒青年人,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者其他可能的HIV感染高危行为后,最佳应对方法是及时到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同时她表示,目前对于青少年获取必要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信息以及支持性的服务方面,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去做。

  中国计生协支持的青年参与组织——中国青年网络的发起倡导者之一唐昆以亲身经历为例,阐述了年轻人在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倡导,包括艾滋病预防和反歧视宣传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与公民健康和发展相关的公益事业中。

  联合国在“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的主题下,将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的重点确定为“青春零艾滋(Young people will lead us to an AIDS-free generation)”,以强调年轻人在扭转艾滋病流行趋势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能量。

  中国计生协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为重要的工作战略,重视青年参与。结果显示,2008年-2013年,中国计生协和各地各级计生协共组织针对校内学生、校外青少年以及流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培训4万多场,受益青少年2500多万,其中校外青少年占30%以上;青春健康项目在全国发展志愿者5万多人,其中同伴教育者1万6千多名。

  洪苹秘书长指出,今后中国计生协将继续加强青春健康专家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家组和师资库,积极推进在高校建立“青春健康同伴社”,并积极和所地高校联合,建立和健全地方青年网络,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另一方面,将充分整合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机构、图书馆、企业、社区活动中心的闲置的现有社会公共资源,建设巩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提供青少年友好的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和服务。

来源: 中广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