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青少年群体报告:去年49.2%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01 09:31:5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及全国省级团委、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于2013-2014年,联合开展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六类青少年群体分别为: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民族地区民族青年群体、“留守儿童”群体、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残疾青少年群体。

  根据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同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报告也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重点关注。报告显示,未就业大学生更多地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社会资源不足,个人能力较弱,交往能力较差,就业弱势累积越多的人就业越困难。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居多,分别为27.1%、25.7%,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区的仅为13.2%;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父母职业声望越低、祖辈或父辈等直系亲属中职务级别越低的越难就业。

  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幸福感不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费的三大来源分别是:父母给钱(71.6%)、临时性工作收入(32.4%)和积蓄(28.1%)。对生活幸福程度评价的平均分为6.88分,仅48.2%的人认为自己未来“肯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最期盼增加就业岗位(55.2%)、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动态信息系统(44.7%)、提高素质能力(40.4%)、提供就业见习机会(39.3%)、转变就业观念(35.8%)以及政府提供就业专项扶助资金(34.5%)。

  针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建议在大学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干预,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地域、社会资源、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处于弱势的大学生。二是建议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作出科学评估,匹配度越高则越容易获得就业岗位。三是建议为就业困难大学生提供定向的实习岗位和专项的就业培训,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促进就业困难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四是建议确保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平等享有其他失业者可以享有的失业扶助政策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群体制定特殊的扶助措施;并实施待业失业救助的附加条件,激活就业意愿。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记者 赵婀娜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