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日·祭》。
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由张黎执导,张嘉译、宋佳、胡歌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原著同为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与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相比,在许多方面作出了调整,如宋佳饰演的玉墨在剧中没有凋零,而是作为战后幸存者参与了审判,电影版的外国神父角色也变换了国籍,由张嘉译出演;新加入的军人形象更有热血,由胡歌饰演的陆军少尉戴涛将与宋佳饰演的玉墨展开一段压抑又凄美的感情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威塞尔曾说,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国殇,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将于12月1日登陆湖南卫视,时值12·13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之前,该剧备受瞩目。作为此剧编剧兼原著小说《金陵十三钗》的作者,著名作家严歌苓在电视剧开播前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她表示:“这是最愉悦的一次作品呈现。”
为什么写完电影写电视剧?
想把南京大屠杀表现得更完整
之前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金陵十三钗》,如今又有同一题材的电视剧版《四十九日·祭》,严歌苓为什么要重写这个戏?“电影的长度和篇幅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完全把南京大屠杀六个星期的前前后后全部反映出来。我想尽量表达一个完整的前史与后史,希望能将手头上掌握的历史资料全部写进去。对于一些原著党来说,电视剧的改编可能更接近小说的描述。另外,我觉得一个故事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写。”严歌苓透露,在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的剧本中,对人物有一些改编。“因为我在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创作中,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史料,非常珍贵。一个是当时国际安全区的一个总经理乔治写的亲历南京大屠杀的所见所闻,另一个是我奶奶的姐夫在南京写的《宪军三日记》,他国民党军官,没有来得及撤出南京。这两本史料给了我很大的冲动,要把它写得更加全面和深入。”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电视两个版本,最直白是名字的改编。“取名《四十九日·祭》比《金陵十三钗》更能概括这样波澜壮阔的民族悲歌,名字是张黎导演的贡献。整部剧我现在还只看了前5集,非常壮阔和悲壮,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神父和玉墨,是剧中戏份最重的角色,无论是电影版还是电视版都一样,可是扮演者的差别很大,尤其是“神父”,电影《金陵十三钗》由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而《四十九日·祭》中是张嘉译扮演。“张嘉译演神父事先我们有考虑,因为在电视剧中不好展现太多的外国人形象和角色,台词必须有英文,这样电视观众群比较难接受,看字幕的话容易走神。所以剧中张嘉译是一个神职人员,被外国神父养大,这个关系比较符合当年情况。”而两个感觉不同的玉墨,电影版的倪妮和电视版的宋佳,则都是严歌苓想要表现的,“电视剧中展现得更长,特别是在南京大审判时,玉墨为姐妹复仇,那是我特别想表现的。”严歌苓告诉记者,对于张嘉译和宋佳演主角,“我心里还是非常有底的。”
为巩俐失金马遗憾
艺术标准不是评奖的第一位
这几天巩俐对没拿到金马奖耿耿于怀,而她出演的电影《归来》正好是严歌苓的作品。对此,严歌苓还是挺遗憾的。“巩俐的表演当然是非常出色的,我认为她把冯婉瑜演得惟妙惟肖,是她自己塑造出来的,我笔下的江南女子,她自己塑造出来能让我折服,是非常了不起的表演,她确实是大表演艺术家。但不仅是金马奖,其他的各类奖项包括各类文学奖,有综合考虑的因素,不是把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的。”
创作量大且优秀,屡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有媒体爆料严歌苓小说作品影视剧版权卖出的最高价将近2000万,严歌苓笑着否认:“关于2000万的版权完全是误传,没有这种事情。”经常会有人把严歌苓和其他女作家作比较,加上她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上海、南京,又非常擅长用女性视角来写作,难免让人联想到张爱玲,“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她的上海也不是我的上海。我怎么可能和张爱玲像呢?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