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八旬母亲险因雾霾丢命 孝子6年研制雾霾变宝机(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27 08:49:19

  “雾霾变宝机”发明人刘振强

  “雾霾变宝机”设施流程图

  核心提示丨垃圾可变废为宝,雾霾也能回收再利用?昨天,郑州一市民设计出了能回收雾霾,变废为宝的装置图。

  6年前,刘振强的母亲因雾霾而生病。为此,他花6年时间研制出一台“雾霾变宝机”,可将雾霾变废为宝。然而,有关专家表示,该机器最终从纸上“照进”现实的可能性不大。

  为何发明“雾霾变宝机”

  他说:八旬母亲差点因雾霾“丢命”

  刘振强今年60岁,在郑州从事科技研发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为了照看在北京上学的儿子,来到北京的国家机械科学院做科研。1997年,刘振强的父亲患病去世,留下母亲在郑州。为此,2004年,他专门返回郑州,成立一家汽车安全技术公司搞科研。

  刘振强的母亲今年84岁。2008年11月的一天,郑州突然出现雾霾天。早上,老人出门买菜,“刚回来,我母亲说:‘空气咋恁脏,喉咙不舒服。’她还不知道是雾霾。”之后,老人一直咳嗽,第二天便出现哮喘、发烧等症状。随后,他带老人到医院一看,医生诊断为肺炎。当时,医生嘱咐说,老人身体较弱,对外

  界污染物、病毒比较敏感,建议老人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尤其是雾霾天尽量少出门。

  2010年冬季,同样是雾霾天。老人外出归来,一直哮喘不止,“给她吃药也不行,后来,母亲突然发生休克,一下休克了两个小时。”随后,他把老人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才挽救了母亲一条命。昨天,提及当年的情景,刘振强仍有点后怕。看到母亲难受,他转向“收霾”研究。

  刘振强说,此后,老人的哮喘病一直没好过。“即使这样,每年春冬季节,她总要在医院住一两个月。”他说,因老人对雾霾比较敏感,只要出现雾霾天,他便不让母亲出门。

  “雾霾变宝机”咋将雾霾变废为宝

  雾霾被吸进装置后,依次通过收尘、脱硝、除硫等环节

  “2008年开始,母亲因雾霾得了哮喘病。从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关注除尘、除霾、大气污染治理这一方面的研究。”刘振强说,从那时起,他放弃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加入朋友的一家环保公司,转向了“净化煤烟尘系统”的研究,刚开始,从燃煤锅炉除尘、除烟开始做起。然而,郑州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一回到家,见到母亲难受,我心里就发愁。”随后,他在研发、设计净化煤烟尘装置的同时,也开始偏向“应对雾霾天气防治机”的研究上。最终,今年夏季,他终于设计出了这个“雾霾变宝机”。

  昨天,刘振强向记者出示了这张“雾霾变宝”设施流程图。按照他的设想,该装置从地面向

  天空伸出一个高150米~300米可伸缩的引霾管道,下置一个可设6级风的吸风机,雾霾从高空被吸进装置,依次通过收尘、脱硝、除硫环节,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入大气,其余杂质进入碱液池后进行重金属的分拣、提取,剩下的杂质,混合氮、磷、钾等原料,经冷冻结晶、粉碎抛光,制成肥料可继续使用。

  “2003年,他到日本考察时,日本曾利用相似技术处理一些大气污染物。”对该发明,刘振强很自信地说,该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或可解决郑州、河南乃至全国的雾霾问题。“郑州东南西北各建一个这样的装置,雾霾大的时候启动机器,便可重现蓝天。”他称,建成一套设备需1亿元左右。

  “雾霾变宝机”真能消除雾霾吗

  专家称除霾要从源头来治理

  “空气中这么多雾霾,这得建多少个装置?花这么多钱值不值?”“若是该装置真这么神,以后全国也能出现‘郑州蓝’了!”“这个机器真能彻底消除雾霾吗?”昨天,听说了刘振强的发明,不少市民也表示怀疑。

  对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教授李成才对其可行性也不赞同。他表示,根据该设计图,“除霾”成本较大,可能会得不偿失。李成才说,大气是流动的,大气雾霾中含的污染物规模巨大、不计其数。“这个装置,改善局部空间的雾霾环境还可以,若要改变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雾霾,可能不太现实。”他说,装置运行时,一般利用电能,但电力采用煤炭发电,仍可能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同时,李成才认为,根据刘振强的设想,整个工程投资巨大,“一台机器放出的污染物或许比吸收的更多。另外,再利用合成肥料时,机器将各种成分分离、提取,回收的矿物质很有限,且成本远高于其他的获取途径。”

  “这位市民‘除霾’心切可以理解,社会上也应多一些‘除霾献计’的人,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治霾,我们需要这种氛围。”李成才认为,治理雾霾,最根本上是从排放源的源头来治理,靠回收而治理的做法,太得不偿失。治理雾霾还是要靠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来源: 大河网 作者: 记者 田育臣 实习生 原茵文 记者 许俊文 摄影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