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报告称男性网购比例更高 女人爱败家与现实不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12 09:24:13

 

  段子手说

  马云成功的背后

  站着万千“败家女”

  五折、秒杀,“双十一”特价热潮迎面扑来,很多老婆都按捺不住了,购物车被塞得满满当当。一旁,老公吓傻了眼。于是,各种段子就来了。

  【马云的背后】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马云成功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个“败家”的女人。

  【老公的对策】

  “各位男同胞注意啦,记得10日晚10时以后,打开老婆的网银和支付宝,输入三次错误密码,才上床睡觉。11日清早起床,第一件事是再打开老婆网银和支付宝,输入三次错误密码,再去上班。切记!”

  【老婆的反击】

  “各位女士注意,双十一当天,如果你起床打开购物网站,采购完毕准备支付时,发现支付宝和网银已被你家贼汉子锁死,请不要惊慌。货到付款,切记!”

  【女友的策略】

  女朋友刚刚对我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我说:“那先听坏消息吧。”她说:“双十一我准备买十万块东西。”我心里一惊:“那好消息呢...?”她一拍我肩膀:“双十一半价哦!”

  【夫字的含义】

  老婆为什么要用老公的钱?因为“夫”字倒过来是“¥”,丈夫反过来是念“付账”。

  【买卖与杀害】

  老公看完新闻对媳妇说:“北京的一个快递员一天送了二百个快递,猝死!”媳妇说:“这么年轻就死了太可惜了!”老公回过头对着正在网购的媳妇语重心长地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感性的女人】

  女性说到底还是感性的,对于一些小动物总是无法抗拒,例如路虎、悍马、捷豹、宝马等。哦,还有天猫。

  【门卫的壮举】

  零点零分某小区几十栋高层仍灯火通明。那是一种寂静的明亮,没有电视的嘈杂,没有夫妻的争吵,只有鼠标嗒嗒嗒的响。小区门卫室的王大爷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思索良久,又点上一根烟,最终坚定地关掉小区总电闸。那一晚他为小区业主挽回了上亿元的财产损失。那天是公元2014年11月11日。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得注意:

  网购上瘾

  是冲动控制障碍

  一知名门户网站围绕“网民网购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网购有一定程度的依赖,12%的人表示依赖比较严重。心理专家认为,“网购成瘾”其实是一种心理问题。“网购成瘾”的人常常会超出自己支付能力地购物,这在心理学上叫冲动控制障碍。通常有病态性购物的人会合并其他类型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

  症状:不买就不满足

  “网购成瘾”的人,在购买之前,先会进行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控制不住购物的冲动,最后还是买了,过程中会很有愉悦感,买完之后可能又会后悔。这种病态性购物症患者的目的不是商品,主要是对“买”这个行为上瘾。

  “网购成瘾”的患者常常会买大量本身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当不购物时,人会高兴不起来,总有一种说不明白的“不满足感”。而一旦消费,这些人就会变得兴奋起来,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买下自己喜欢的所有商品。

  病因:四大原因买不停手

  为何会网购成瘾?心理专家分析

  首先,因为从众心理的驱使。从众心理导致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感染和影响而放大购物欲,偏离了正常的消费目的。

  其次,出于贪便宜的心态,容易产生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

  再次,缘于缓解压力的需要。每个人会寻找不同的渠道为自己解压,购买行为会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让人产生愉快感。所以,一些人的网购行为其实是为了享受购物过程,而非实际需要。另一个直接的原因则是网购时不见钱去,只见东西来,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宣泄情绪在里面。

  最后,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网购过程带来的满足感令他们难以自拔。

  心理专家认为,对网购过度依赖,有可能发展成一种心理疾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樊平认为,“如果网友一旦沉迷于网络购物,喜欢宅在家中,必然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长期足不出户,远离公共空间,会让人丧失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

  本版稿件综合央视、广州日报、都市快报等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