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刘逸兴
新高
46.4%
今年1-10月,中国谷物进口达1565万吨,大增46.4%,创下新高,大豆进口亦增至5684万吨
背景
88.24%
2013年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分别高出17.26%、32.8%、88.24%、60.16%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中国谷物进口创新高,达1565万吨,同比大增46.4%。同时,大豆进口亦继续增长,达5684万吨,同比增长13.8%,照此计算,今年中国粮食进口或将突破新高。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进口剧增主要是因为国内外价差扩大。由于最低收购价以及临时收储制度的存在,国内粮食价格相对稳定,而国际粮食价格这两年则一路下滑,今年相对前年已下滑30%,比去年亦下滑了8%。
据东方艾格监测,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综合价格国内比国际平均每吨要高出900元。
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徐远测算,2013年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分别高出17.26%、32.8%、88 .24%、60.16%。
变化
粮食自给率逼近95%警戒线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粮食自给率需维持在95%以上。但随着粮食进口量的猛增,近五年我国粮食自给率虽然都在95%以上,但却呈现每年略微下降的态势。而且,由于我国现在粮食自给率采用的是谷物(包括谷物、小麦、玉米)自给率替代的,因此未将进口数量庞大的大豆作为粮食类别计算在内,而是作为油脂类别。若把大豆计算在内,实际的粮食自给率已经突破红线。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1至11月,中国粮食进口已达6589万吨,而2012年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为58957万吨,若以前11月的粮食进口计算,我国粮食进口实际已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1%,超过“红线”6个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透露,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相当于2012年进口粮食养活了1.9亿中国人。
揭秘
粮食进口量为何猛增?
“国际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这是我国谷物进口大幅增长的一大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以小麦为例,从去年11月以来,小麦国内市场价格已连续9个月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格。
在高自给率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国际粮价大幅低于国内粮价,但为了让“谷物高度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进口实行配额制。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吃贵价粮。
“此外,品种调剂方面的需求增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从国外适量进口“强筋、弱筋”小麦来满足加工面包、蛋糕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明显高涨。
去年进口粮食基数较低也是导致“洋粮食高增”的又一原因。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前7个月我国每月进口谷物在66万吨和115万吨之间,而今年同期月均进口160万吨以上。
“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在国际粮价持续走低时,适量进口调剂国内余缺,符合国情,也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大趋势。”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
影响
世界忧虑中国“抢粮”
按照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Brett Rierson的说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第二大稻米和大麦的进口国,排名第十的玉米进口国以及前二十的小麦进口国。
中国粮食进口量的连年猛增引起了国际粮食安全研究者的关注,对于中国“抢粮”的担忧在2012年变得十分受关注:中国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短缺。大型农业综合产业贷款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撰文称,“中国自给自足的能力稍有降低都会带来大量贸易。即使中国只进口5%的玉米,也相当于全球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玉米贸易。”
有研究部门估计,以2010年粮棉油进口量来算,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相当于使用了国外大概7亿多亩耕地。
深度
适度粮食进口有助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中国谷物进口量数据尚在合理范围内。“虽然小麦等谷物的进口增长比较快,但就整体而言,我国主粮的进口量并不高,目前主粮进口占国内粮食产量的比重还不到3%。”程国强以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2012年为例介绍,当年大米、小麦、玉米、大麦四种谷物共计进口1360万吨,虽然比上年激增157%,但从比例上看,也仅相当于当年国内谷物产量的2.6%。目前,进口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大麦、高粱、大豆这些没有配额限制的品种。
在李国祥看来,目前我国粮食已保持“十连丰”态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这是粮食稳定供应的基石。在行业专家看来,三大主粮近两年国内供给无虞。
而由于国内资源、环境瓶颈,随着城镇化带来需求增长,“适度进口”也被认为是大势所趋,并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被首次写入新粮食安全战略。在我国水土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适当进口外国粮有利于降低农业发展强度,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确保粮食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去年我国净进口的主要大宗农产品,如果按国内单产水平计算,大约需要8.6亿亩的播种面积才能生产出来。从国外进口粮食,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土地、水、劳动力等资源。”
价格倒挂如何解决?
放缓成本上涨速度
不过,从全球粮食进口规律看,粮食进口对一个国家而言绝非多多益善,有可能会危及国内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某些作物耕作面积的萎缩。
如何缓解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使中国的粮食进口保持适度,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叶兴庆指出,解决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要通过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等方式,尽可能放缓国内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速度,保持国内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
专家们建议,当前关键的是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现阶段应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积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另外,也要发挥比较优势,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粮食进口,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这是我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性抉择。”叶兴庆说。
据《南方都市报》、新华社
国内外价差为何如此大?
1这几年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都上涨得比较快,但农户的经营规模没有相应的扩大,价格的劣势就显现出来。
2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或零售储备的价格以及对农户进行补贴。
3关税过低没能起到保护国内农产品的作用。据《半月谈》数据显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最高关税水平甚至能达到1000%以上。而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豆的关税水平仅为3%。中国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最高也只有65%。
对比其他国家,例如日本,该国对进口大米一度1公斤征收341日元关税额,关税率高达778%。2012年,由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升,日本产大米价格下降,日本下调了税率,但1公斤大米依然征收122日元的税费,税率依然高达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