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平阳县的65名后备干部把办公场所移到县里的各个渔村。这几天,他们拿着平阳滨海新区管委会给出的120个普工岗位,走家串户询问刚刚上交“三无”渔船的渔民:“这里有没有你想做的岗位?愿意转产转业的县里可以优先保障就业,并组织你们参加入岗培训。”
这是平阳落实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以来的一幕。截至10月底,平阳县域内排摸出553艘涉渔“三无”船舶,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动员,513艘“三无”船舶相关责任人已主动到相关部门登记,其中已完成处置的“三无”船舶达285艘。同时,平阳启动“史上最严执法季”,海上联合执法查扣涉渔“三无”船舶17艘,查扣在建“三无”船舶2艘,打击“三无”船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平阳“三无”渔船量多面广,全面启动打击“三无”船舶之前,该县涉海渔民中,有近一半、1500多人开着“三无”船舶在海上捕捞。他们往往违反伏休制度、禁渔期等规定进行违法捕捞,严重扰乱了海上渔场的正常秩序。
该县先后派出65名后备干部和当地工作人员组成6个宣传工作组,分别进驻西湾、雁门等6个重点渔区。“刚开始有些渔民想不通,我们反复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取缔‘三无’船舶正是为了子孙后代依然能吃上东海的海鲜。”进驻下场社区郑家墩村的县文明办工作人员薛鑫说,不少渔民主动登记“三无”渔船,因为他们明白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也看到了政府取缔“三无”船舶的决心。
南麂岛有养殖业优势,不少渔民打算转行做养殖。县里出台的政策规定,对于一些难以割舍海洋情结的渔民,政府将为他们提供贴息3年的小额贷款、养殖技术培训、养殖保险优惠等服务。而一些年纪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但海上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则可选择进入县里的渔场修复振兴护渔队,大部分渔民可选择县里提供的普工岗位。此外,经济困难的渔民还能领到一笔转产转业补助。
渔民们把“三无”渔船上交后,如何处置这些渔船成了一道新课题。如果将“三无”船舶全部解拆,不仅费财费力,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该县提出了进行分类处置、变废为宝的思路,其中一个主要方案就是打造“万船渔文化休闲公园”。根据规划,沿着平阳滨海新区6公里长的内河沿线,将打造成由200多艘渔船组成的,寓餐饮住宿、垂钓、表演等为一体的水上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