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通过举办创业信息交流洽谈会,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展示、专家导师对接等服务,助推年轻人早日实现创业梦。本报记者董旭明摄
经济增速放缓,创业激情会不会降低?就业会不会受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关于创业、就业的关切也在增加。而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对就业、创业结构的影响外,新常态下人们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找工作心态稳了
无论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社会人士转岗再就业,就业始终是人们的主要话题之一。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传统低端的岗位用人需求萎缩,而与新技术新科技联系紧密的行业,人才却满足不了岗位需求的增长。
“90后”鲍伟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商务,今年毕业,找工作对他来说确实是一次考验。原本以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容易,可以轻易拿高薪,没想到今年夏天面试的时候还是碰壁了好多次。最后,鲍伟选择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对于这个选择,鲍伟说:“既有技术基础,又懂市场营销,这才是我的专长所在,我想可以在别的应用型领域发挥电子商务人才的作用。”
鲍伟到房产中介上班了,第一个岗位是做文员,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一个月后就被调到文案策划岗位。有一次他和公司负责人谈工作时,聊到了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房产中介模式的话题,一下子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兴趣,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归鲍伟负责。“虽然手下没有兵,只有我一个人,但觉得有奔头。工作几个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个时代可能没有暴利,就业也未必要选择看上去不错的行业,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你能有创新,特别是跨界融合式创新,就能发挥你的才干。”
和“90后”忙于就业不同,一些“80后”想的是跳槽。杨群已经工作7年多了,现在他想换一份工作,之前已经跳槽过一次,所以这次他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和行业稳定性。杨群说,第一次跳槽,想得更多的是哪个行业薪酬更高,但有些行业后来证明持续不了几年就已经是平均利润了,所以现在跳槽想的是行业的稳定性,如果一个行业能够在新常态下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说明这个行业还是有发展前途的。现在在一家销售企业做市场总监的他,准备寻找一家工作环境更好一些、规模更大的销售企业。
新常态下就业,就业者的心态也开始变得平和。告别了暴发式增长,常态化的增长也让就业者更理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创新业勇气大了
创业带动就业是新常态下一个新的看点,也渐成“新风景”。
张强是杭州郊区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前年从职业学院毕业后,开始在一家酒店从事餐饮服务。因为在职业学院期间学的就是餐饮管理,并且学了不少厨艺,到酒店上班开始时觉得很对口。可是没过多久,随着“八项规定”执行越来越严,公款吃喝降温,酒店生意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做,不久他便辞职了。
“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做自己能做的,这样可能比较专业一点,换一个行业有时也是件很麻烦、很纠结的事情。”张强告诉记者,最后他选择了到朋友的一家餐厅工作,帮助朋友打理大部分业务。
朋友的餐厅其实只是一家普通的农家乐,离张强家并不远,就在朋友餐厅工作的几个月内,张强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虽然餐饮行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是人们吃饭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做一些大众价格但又富有创意的餐厅,一定会受欢迎。而且如果做一些配送,估计生意也会不错。”于是张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
“80后、90后喜欢有个性的主题餐馆,我就想着如何开一家有个性的餐馆。”张强告诉记者,他向父母借了3万元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还承诺这3万元是要还的。张强选了山边一个空气不错的地方,开了一家创意餐厅,虽然离中心城区有些路,但是年轻的小伙子却认为:“距离不是问题,就怕没个性,只要停车场足够大,不怕大伙儿不来。”
在张强的餐厅,记者看到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融入了很多当地的文化元素,加上各色鲜明的菜品设计,不少人愿意开车几十分钟来他的餐馆就餐。他说接下来将再开发一些更具特色的组合套餐,依靠主题鲜明的个性化菜品来吸引顾客。他告诉记者,收益还不错,虽然开张没多久,但向父母借的本钱已经赚回来了。
二次创业更主动了
和初次创业者不同,在浙江有这样一批创业者,他们从个体户开始干起,一步步积累了资本、人脉、渠道,通过一次次转型,最终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56岁的陈瑞有,如今是杭州墩宏水电安装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这家企业的前身是杭州市西湖区陈瑞有五金商行,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华联村,是一家从事自来水管道配件、五金、电器、百货零售的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08年。2013年8月8日,经营者陈瑞有进行了第一次转型,由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随后更名为“杭州市西湖区墩宏水电安装经营部”。今年5月9日,企业进行了二次转型,转型为一人有限公司——杭州墩宏水电安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范围也变宽了。
谈到转型动因,陈瑞有说:“原先个体工商户小打小闹,受到身份、规模、地位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很难接到大的订单,例如参加招投标时一般要求公司制企业,而个体户很容易被拒之门外,因此我早就有转型的想法,经营范围也想进一步扩大。”去年8月,陈瑞有尝试进行了第一次转型,转为个人独资企业,但企业在随后开展的经营中发现,由于个人独资企业在承接业务时还是为许多公司不认可而遭婉拒,10万元的注册资金尚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于是在二次转型的机遇到来时,陈瑞有积极地将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将注册资本提高到50万元,从而获得了大步前进的发展机会。在“个转企”过程中,企业的业务从零售业发展到了服务业,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两次转型后,陈瑞有最大的收获就是市场得到了拓展,效益实现了提升,据他估计,公司今年产值(营业额)可能会从15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以上,增长近10倍。“以公司名义承接业务,社会信任度好,在很多商业活动中有了较大的交易谈判资本。”
新常态下,市场主体的升级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少专家指出,只有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才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许多创业者和陈瑞有一样,从个体户到企业,在不断做大做强过程中,市场主体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