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媒体评农村40人以上聚餐需报备:为安全无关歧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30 09:33:40
 

  在农村,谁家有个红白事,在自家院里搭伙起灶待客,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但以后,这样的流水席将得到规范管理。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周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农村集体用餐作出相关规定。要求农村聚餐达40人以上者,需要报告备案;200人以上者,需要由食品安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叫好者认为此举能更好地保障农村食品安全,质疑者则称这样做是对农村群体的歧视,且如果落实不到位,极可能变成形式上的一纸空文。(10月29日《大河报》)

  -三言两语

  ●平坟的周口书记结果不好,吃饭报备的书记下场如何?老百姓只有用生命等待。

  ——纪景之

  ●没觉得有什么歧视啊?就是麻烦点儿。但为了吃得放心,最好这样。

  ——孙亮

  ●城市之前有各种规定,各种主管部门,不是该出事还是出吗?周口怎么就能保证他们的监管人员不人浮于事?尤其是农村人情纽带更紧密,实施起来更不容易。

  ——雷墨

  ●能再管宽点儿不?

  ——李李

  ●谁给了他们权力这么要求啊?

  ——陈思永

  赞成

  无关歧视关乎安全

  农村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不少假冒伪劣的食品,其流向地便是农村,农村红白喜事的聚餐,也偶尔爆出集体性中毒事件。监管者显然不能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采取一定的行动,完善农村的监管体系。

  周口的决策,是一种积极的制度回应,显然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农村的聚餐安全,这是可贵的监管进步。不过遗憾的是,有人认为这是对农村的一种歧视,并借此反问:为何城镇里聚餐不要报备呢?这样的质疑,未免有些过于敏感了。

  农村聚餐报备,早已是一种制度常态。如陕西规定,聚餐人数超50人要提前3天报告;山东甚至直接规定,农村红白喜事聚餐都要申报备案;此外,甘肃、浙江磐安、福建、贵州黔南州等地,均规定农村聚餐50人以上要报备。你能说,这些制度规定都是对农村的歧视吗?显然不是。很客观地说,农村聚餐要备案,不过是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前移的写照而已。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制度规定谁来监管?谁来负责?如果村民就是不报备又能怎么地?农村的面积这么广、范围这么大,即便有监管者,其又如何监管?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毕竟,这不仅关于“聚餐报备制度”的实施效果,更关乎农村的食品安全。倘若这沦为一纸空文,便会消解制度的善意初衷。

  简而言之,农村聚餐报备,无关歧视关乎安全。毕竟,与城镇聚餐相比,农村的食品安全本身就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城镇里的聚餐,大多是在各大酒店、饭店举行,即便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容易找到责任主体;而农村则不一样,一旦出现集体性中毒事件,的确很难找出始作俑者。因而,无需对“农村聚餐报备”这样的制度过于敏感,这不过是呵护农村食品安全的又一屏障罢了,并没有携带什么歧视的味道。

  龙敏飞

  执政为民的体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发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就上述农村聚餐需要报备的规定而言,笔者以为议论乃至争论都可以有,但重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一方面,农村流水席的“班底”可谓鱼龙混杂,很难谈得上正规。常常是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三五个专门请来的厨师,再加上10多个邻居前来帮忙,就算成了。这样的宴席也许不缺乏热闹、繁忙和全村老少的捧场,唯独被忽视的,就是关系到就餐人员健康的食品安全。事实上,因为类似的聚餐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对此不能放任不管。而“报备”,就是种很好的尝试。即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班底”问题,也是种提醒,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农村包括一些城乡结合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这等现状,不仅使问题食品有了可乘之机,更存在危害人们健康,引发安全事件的风险。周口市出台新规,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必要举措。至于“歧视农村”一说,完全是瞎掰。不说城市居民办宴席大多选择在监管较为严格的饭店。就说为了聚餐者的安全健康,怎么能说是歧视呢?

  不仅不应非议,而且应予肯定。是触角延伸,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其实,这个新规除了“报备”、现场指导,还有许多有助于化解风险,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只要落到实处(注意不能乱收费),则不仅有利于保障农村集体聚餐时的食品安全,对整个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个促进。纵然有人担心其落实不到位,极可能变成形式上的一纸空文,但这是执行中的问题,不能因此否定这个新规的善意。

  张国栋

  质疑

  畸轻畸重无处不在

  食品安全问题,城乡间的严重性是一样的,而已经早就覆盖到七亿城市包括城镇人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颇为抢眼的表达方式驾临到农民头上时,忽然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食品安全部门的官员们没有任何理由空谈什么这不是“歧视”而是“保护”的高调,应该更诚实地检讨自己之前到底做过多少关注农村食品安全的事儿?假如此前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40人以上聚餐就要来个“报告备案”制度,这岂非首先让老农民产生某些极微妙的联想?

  诚然,这种政策走向和监管覆盖上的畸轻畸重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当媒体到处都是什么“雾霾”的消息时,有多少版面会留给农村小河小溪的污染问题,留给城乡结合部那些原来的青青麦田变成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又有多少大型工业区远离了城市所在的上风向却肆无忌惮地将驾临在位居下风向的乡村之畔?再细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四成,但其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却似乎只有一成左右;同样的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发生在城市人和农村人身上就“同命不同价”,更是屡见不鲜。而在食品安全领域每一次重大关切,几乎无不是基于城市、为了城市、围绕城市而展开,不是吗?

  城乡差异化发生的根源绝非仅仅在户籍制度上徒费口舌,或者设计一些类似过家家似的积分入户和卖地换城市户口等方案就能解决,有些歧视性、忽视性、轻视性举措,才是发生这一切的重要因素。多少事、多少情绪,表达能力欠缺的农民都只不过是憋着不说而已,像那种在家里七里八乡的人们一起吃“流水席”,被某些坐在空调房里怀乡的都市笔杆子描述为什么民俗、乡愁、温馨的表现,却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之实质:现如今凡是这样办事儿的,一是白事,不得不在老家办;二是为省钱,城里餐馆太贵;三是为了尽可能精简节约,现在城里大饭店办事儿,餐桌浪费多严重啊……

  治理者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要知为何被误解为歧视,请到农村住上个三天五天再说话办事。

  张翼

  一种简单化行政思维

  农村的流水席虽不如城里高档饭店那么丰盛,但也有一番味道,它简单、淳朴,代表的是一股浓浓的乡间情谊,也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按照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说法,农村“流水席”是监管的盲区,无论是厨师是否健康,还是食品原料的采购环节。同时,也不存在歧视,因为城市居民办喜宴会选择在饭店,而饭店属经营性场所,早纳入了他们的监管范围。若依此推论,饭店的食品安全标准一定会比农村流水席高。但凡有农村成长经验的人都知道,流水席的厨师基本上都是本村或者隔壁村的,对其健康状况知根知底。此外,油料、生猪、蔬菜等等也大多自产,可以说得上是有机食品。倒是城里的食品安全更令人堪忧,地沟油、黑心蛋、石膏面、硫磺烤鸡、染色粉、化学火锅等,层出不穷,不管是小饭店还是高档酒店,暗黑厨房的报道也早已屡见不鲜。因而,周口市此举给人“草木皆兵”之感。监督部门最重要是强化食品市场的源头管理,履行好职责,而不应把行政之手伸向农村的宴席上。

  还有专配本村食品卫生安全员,以及派监督员现场指导的做法,毕竟是在宴席的场合,能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担忧会变相收费,繁琐的程序会增加宴请的额外负担。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有待当地的监管部门进行回应。

  前不久,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协调机构,体现了简政放权的执政理念。周口市介入农村传统习俗,有肆意扩权、损坏百姓利益之嫌。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卫生监管部门平时多深入农村入户宣传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进行引导即可,而不必给农村流水席套上“枷锁”。

  像这样农村集体用餐的规定就是一种简单化的行政手段,难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会沦为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叶鹏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