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金夫人创始人周生俊与妻子候礼书的结婚照
1974年刘文杨向天玲结婚照,照相馆在黑白照片上用棉签涂上油彩色。这也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最常见的婚姻象征。
上世纪80年代:新娘穿洁白婚纱,头戴面纱,手捧塑料花,淡妆造型。新郎穿西服,打领带,拍照时大多以站立的全身照为主。(图为1986年人工着色的婚纱照)
婚纱照是每一对夫妇最值得珍藏的照片。近日,由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主办,金夫人婚纱摄影承办的《三代人的爱情·山城婚纱照时代展》在重庆美术馆(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开展,共展出81张重庆市民的婚纱照,还有一些跨越三代人或同一人物几个年代的珍贵影像。
展览持续到11月4日,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点到下午5点。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秘书长简国柱表示,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庆普通人家的婚纱照,从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重庆新人时尚消费观的变化。
“我至今还保存了父母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结婚照。每当思念他们时,总是忍不住翻开相册,父母的容貎依然那么年轻,那么美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70岁的李耀国说,这次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张是他和妻子结婚20年后补拍的照片,1989年花98元拍了一套,“如果没有补拍婚纱照,老了我很可能会记不起她穿婚纱的模样。”
“一家人最珍贵的回忆,是从1992年开始定格的。”29岁的肖珊如说,她的家人先后7次走进相馆,全是最美好的回忆。
肖女士说,1993年,父母为爷爷奶奶定了一套婚纱照,“当时爷爷65岁了,他和奶奶从来没有拍过一张婚纱照。有天爷爷走在街上,看到了能拍婚纱照的影楼,就立即决定和奶奶拍婚纱。”
24岁的潘瑀涵及其父母的婚纱照,作为本次展览的一组照片,让不少市民感受到相机记录了一家人最美好的时刻。
“我们是涪陵的,1990年父母结婚时,爸爸给妈妈承诺,一定要让她有惊喜,结果爸爸连夜带着妈妈坐船来重庆拍婚纱。”潘瑀涵说:“他们在重庆拍了一天的婚纱后,又坐船回到涪陵,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但是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即使放在当下,也让我羡慕不已。”
潘小姐说,“通过照片感受父母的爱情,也教我去如何珍惜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