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父母天地
警惕教育中伤害幼儿心理的行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26 10:41:32

张亚丽绘

  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孩子们行动的指南,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们的信仰。因此,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不得不慎重。

  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教师许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会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他们会整天郁郁寡欢,时间长了就会有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对于外向的孩子而言,如果他们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就会以攻击、报复、破坏、恶作剧等不良行为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为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园里的心理伤害问题,尽量减少教育言行对幼儿心理的伤害。

  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伤害有哪些

  语言对幼儿的无意伤害

  由于我们心理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很多时候伤害了幼儿的心理并且没有觉察到那是一种伤害。

  一位教师看到别人把幼儿按能力分组进行教育活动后,实施所谓的“因材施教”。她在教育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大声地对全班小朋友说:“请能力差的小朋友坐到这边来,能力强的小朋友坐到那边去。”然后根据幼儿的位置,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

  许多时候,当幼儿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和蔼地说:“你先坐下来想想,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其实,这在无形之中会让幼儿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教师的话让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许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对于因所谓的“能力差”(有些并不一定是能力差,只是某一方面尚未得到发展)而自卑,进而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来讲,不是强迫他们多“锻炼”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是对是错都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们行动的指南,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们的信仰。教师在幼儿面前说话不能不慎重啊!

  教师对幼儿的有意伤害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教师对幼儿的心理伤害不仅有无意的伤害,而且还有有意的伤害。这是不能容忍的,但它确实是我们幼儿教育存在的客观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幼教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在幼儿园里,我曾见过一位上了年纪自以为经验相当丰富的教师号召全班幼儿不和犯错的孩子来往。比如,在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位幼儿将另一位幼儿打哭了,教师在没有调查原因的前提下,就把那位“打人”的幼儿拉到讲台前,对其他幼儿说:“今天某某不乖,大家羞一羞他”。于是孩子们用手比划着,“羞”那位犯了错误的幼儿。接着,教师又对小朋友们发出号召:“大家不要他了,叫他出去”。接着,所有的幼儿一齐叫道“出去!出去!我们不要你了!”最后,那孩子被赶出了活动室。

  我们知道,这位教师是为了“教育”那位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让他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我们暂且不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教育肯定对那名幼儿的心理产生了伤害,并且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孩子——只要别人犯了错误,我们就可以羞辱他。

  还有一位调皮的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小心跌倒,老师见到后不但不给予同情,反而对孩子说:“摔倒了吧?!谁叫你那么调皮!现在摔倒了吧!”在孩子需要安抚的时候,我们却用难听的语言去刺痛他,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伤痛和阴影。

  偏爱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一个幼儿,出现厚此薄彼的一种情感偏向。教师的偏爱,影响着教师对不同幼儿的态度和教育行为,而这些又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教师应该明白,偏爱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为了所有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管他们的个性如何、长相如何、能力如何、社会背景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态度给幼儿带来的伤害

  我曾发现这样的一个例子:有的幼儿平时洗手时不注意关水龙头,有一次幼儿从户外体育活动回来洗手擦脸之前,老师一再大声强调:“大家洗完手后,一定要记得关龙头。”可是,所有的幼儿洗完手出来后,老师发现还有一个龙头没有关。看到这一情形,那位教师很生气,然后气呼呼地在班上对所有的幼儿说:“是谁刚才没有关水龙头的,现在马上去把水龙头关了!”教师怒不可遏,环视着所有的幼儿,幼儿个个被吓得头低低的,谁也不敢吱声。

  幼儿的心理是脆弱的,是极容易受伤的,一旦受到伤害,就将会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教育的各方面尽量减少对幼儿心理的伤害。身体伤害容易被人发现,一般也容易恢复;但心灵的伤害则不易被人发现,并且其后效十分持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终身。

  教学内容对幼儿的伤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果我们不注意它的适应性,很可能就会出现某些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有益的,而对少数或者某个幼儿来说则是有害的。比如,我们教幼儿学习《布娃娃之歌》,这首儿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爱”。这可能会伤害到“小眼睛”、“大嘴巴”的孩子;我们教幼儿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能会刺痛失去母亲的孩子,使“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失落心态进一步加强。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它对所有幼儿的影响,不能因其促进绝大多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可以伤害其他少数的幼儿。

  从教学内容的难度来看,如果难度过大,某些幼儿可能很少学会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这不单单意味着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失去了相应的认知基础,同时还意味着孩子对今后的学习失去内在动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将成为孩子今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及其难度时,除了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有关的教学原则,还要考虑它对每个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些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个人的不良行为,就会减少对幼儿的伤害。在准备教材时,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多考虑一下自己的言辞再发声;在说话的时候,换位想一想孩子听了会怎么做……总而言之,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幼儿负责。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多加注意。为了避免对幼儿造成心理伤害,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个儿童,充分认识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

  加强个人情绪的调节。教师要善于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情绪。教师还要学会自我情绪的疏导,自己有不良的情绪时,及时向亲人、朋友倾诉,不能迁怒于幼儿。教师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坚持因材施教。教师所追求的就是要实现每个儿童“个人的”、“自由的”发展,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

  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幼儿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相关因素,使之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幼教处第十八园)

  【链接】

  情绪发展目标

  3至4岁幼儿:

  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4至5岁幼儿: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2.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

  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至6岁幼儿: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

  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

  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教育建议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郑丽娟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