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的只是孩子能获得小伙伴羡慕的目光,这份爱心就变味了
爱拼未必会赢
好妈妈不好当,就说眼前,孩子秋游要拼厨艺,运动会上忙摄影忙加油也得拼体力。因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家长熟知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女儿还小的时候,也是个蛮拼的妈妈,会每天为女儿做好吃的,还帮女儿的布娃娃做衣裳。但当记者和她提及“拼妈”的话题,她只是淡淡地说:“如果你把这一切的陪伴和付出,都看做一场‘拼妈’比赛,那你已经输了。”
“拼妈”是继“拼爹”之后出现的一个概念。“拼爹”指的是比拼权力、金钱、社会地位,由此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孩子找到所谓成功的捷径,是贬义词。所以尹建莉不喜欢用“比拼”的概念,牵扯子女的教育和发展。
“妈妈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只是为了跟别人比,那出发点就错了。”尹建莉说,“在这些妈妈的眼里,孩子的自信心只来源于把别的孩子比下去。而且这样的意识,会慢慢传达给孩子,让他们变得虚荣、好面子。”
“我也不是完美母亲,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我不在意这些,只要在一起就十分愉快。”比如她给孩子做好吃的,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吃得开心,“如果是为了孩子在打开它那一瞬间,获得其他小伙伴羡慕的目光,那就变味了。”
“我看过一场幼儿园运动会,本来是孩子间的竞技游戏,到最后却都是家长赤膊上阵,帮孩子去比了。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拼,只是把成年人对成功、输赢的判断强加到孩子身上,累了自己,也累了孩子。”
在尹建莉看来,那些所谓的“拼妈”事项中,有些行为是可取的,比如,组织同学间的聚会,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替孩子做手工作业就并非必须,“妈妈可以协助或启发孩子做手工作业,而不必出于要得到表扬的目的替孩子代劳。”至于巴结讨好老师的行为,与之前受到社会批评的“拼爹”套路如出一辙,无非是凭借自己的权力来做事,不利于孩子的培养。
家长们列举的“拼妈”技能,比如拼时间、拼设备、拼创意、拼体力,都只是浅层的比拼,真正的高手,拼的是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拼的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尹建莉说,现在的家长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在教育上,一个高学历的破坏者,其破坏性很可能比没学历的家长还大。”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上小学后,她就有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她不陪孩子写作业,也不检查她的作业,甚至眼看她忘了写某项作业也不去提醒,“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我就是想培养她的自觉意识,让她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最后,尹建莉想送妈妈们两句心里话:一是别把包办当成爱,第二句,爱要有心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