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学子留学态度趋于实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24 09:43:58

  日前在京发布的启德教育《2014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海归对“未来就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关注人数超过五成。相关留学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留学生日趋实际的留学态度。

  超半数海归关注“未来就业”

  《报告》显示,对于未来就业关注的海归达到52.5%,其人数甚至超过了对课程及毕业要求(47.5%)以及当地文化习俗(39.3%)关注的海归人数。

  启德教育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磊表示,这表明,在就业压力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留学呈现出了新特点——就业预期已经成为留学前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还显示,85%的海归认为在留学前做职业规划很有必要。然而事实上,仅有20.9%的海归在留学前有较明确的职业方向;37.3%的海归在留学时逐渐明确职业方向;26.4%的海归在留学时仍未明确。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15.4%的人在留学中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张磊指出,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助于留学者更加专注于相关的就业领域信息,并且在留学过程中带有更强的目的性,能够按照职业目标安排自己的留学生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清晰的职业规划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与需求,从而有计划地找到心仪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自然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就能体现出来。”

  八成海归留学业余时间实习(打工)

  《报告》显示,80.5%的海归在国外求学时,业余时间里会选择去实习(打工);66.1%的人表示他们会去参加朋友聚会;65.9%的人喜欢去旅游;在学业上,相当一部分人很用心,49.5%的人表示会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但是,海归在留学业余时间参加学术论坛、比赛、公益等相关活动的比例相对较小。

  启德相关留学专家表示,整体上来看,海归在国外的生活比较丰富且积极向上。有实习(打工)经历的海归更占到80.5%。边学习边实习(打工),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社交面。

  但张磊同时提醒,实习(打工)要注意两方面事项:第一,留学的第一要务是完成学业。所以,切不可因为要增见识、广见闻而一心扑在实习(打工)上。如果因此而影响了学业,实在是得不偿失。第二,各国的实习(打工)政策各有不同,在出国前最好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包括允许打工时长、需要的凭证、薪酬以及可靠的找工作途径等,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学会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回国前半年”是找工作黄金期

  《报告》显示,回国后1至3个月是海归开始找工作的密集时段,占比为39.5%;其次是回国前1至6个月开始找工作的海归,约有29.5%;回国6个月以前和回国4个月以后开始找工作的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14.8%、15.7%。大多数海归开始找工作的时间都偏晚。

  张磊指出,相较于平均数据,留美海归开始找工作的时间普遍前移,59.2%的海归在回国前开始找工作,其中回国前1至6个月是留美海归开始找工作的最密集时段,占到32.4%,“这说明留美海归在找工作的时间上占据了先机”。

  相关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在回国前1至6个月开始找工作更能把握主动权,一方面可以在国内的校招季“凑个热闹”,国内校招季的面试录取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大型名企的周期可能为半年到1年左右,入职日期与留学生回国的时间较匹配。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求职经验,了解就业行情。在国外时可以与用人单位主动沟通,争取电话、视频面试的机会,或邮寄作品等。一些学制较短如赴英国读硕士的学生,不妨考虑在留学前就开始留意工作机会。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记者 赵晓霞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