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对于未来的职业,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并没像大学毕业生一样,第一选择是成为公务员。在众多的职业中,中小学生选择成为公务员的只占11.67%。而选择成为创业家的占24.3%。小学生选择长大后成为老师的比例略高,而职高生选择成为公司职员的比例略高。这组调查数据耐人寻味,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孩子“越长大理想越屈从于现实”。
对传统文化“不是非常感兴趣”
绝大多数(80%以上)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感到骄傲,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少人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占比达45%。
在问卷回答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所有参与调研的中小学生,他们的榜样人物绝大多数是古代人物,尤其是影视剧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古代人物,如古代有名的帝王(秦始皇、唐太宗、康熙、雍正、武则天等),古代传奇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刘备、项羽等,或是司马迁、屈原、张衡、李白、苏轼等;或是近现代的人物,如曾国藩、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鲁迅等。他们的榜样人物,极少是当代的英雄或成功人士,除了雷锋。
思考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长沙市优秀教师钟武伟表示,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这方面的认知与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分析说,中小学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历史、政治等教科书都有相当篇幅的介绍,四大发明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长期的影响,让学生们对四大发明这一标志性的中华文明与历史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泽民教授从学生认知能力上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传统文化”的原因,“传统文化是个抽象概念,中小学生未必能理解。榜样人物感性具体,切合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是认识能力的差异,不是认识本身的矛盾。”他表示,文化选择意向通常指向现实与未来,所以中小学生不喜欢传统文化完全可能;榜样人物须经历史呈现和检验,其选择意向恰恰要指向历史;所以中小学生喜欢历史人物情有可原,这是两种选择意向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