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盛司长。第一个问题,我们刚才拿到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7.3%,低于二季度的7.5%,请问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您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的经济总体形势?谢谢。
盛来运:
关于前三季度,包括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我想讲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确实比去年有回落。但就业形势今年相当不错,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1-9月份CPI同比上涨2.1%,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关于三季度增长速度为什么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都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第三,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总体上来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特别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刚才我发布的数据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这是继去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继续延续这样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1-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是8.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另外,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也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8.1%,也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是提高的。另外,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也是继续缩小,同时居民收入的中位数的增速要快于平均增速,这意味着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的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这五大变化,我们认为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几个突出的亮点,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份在茁壮成长。所以,整个宏观经济应该说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呵护好、引导好这些新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加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势头。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三季度上涨2.1%,但是9月份回落比较明显,上涨1.6%。我们采访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可能会出现一些通缩的苗头,请问发言人对这个观点怎么评价?谢谢。
盛来运:
通缩一般是指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的持续下降。但是,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央行发布的数据,M2增长速度是12.9%。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上涨1.6%,回到2%以下。C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翘尾因素影响大幅度缩小,同比增速的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造成的。但实际上,物价还是在温和上涨,从环比角度来看,9月份比8月份环比上涨了0.5%,物价还是处在总体稳定、温和上涨的状态。
从今后几个月来看,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少,冬季的来临,我们初步判断后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通缩的证据不足。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
第一个问题,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数据,能否预测一下四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全年能否达到7.5%的目标?另外,有消息称,央行注资了2000亿,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请问这个消息是不是属实?未来会不会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盛来运:
关于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我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条件和潜力比较大。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仍然能给经济增长给予新的动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会继续得到发挥。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仍会给经济提供增长的新动力。四是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创新会给经济的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政策措施,效应会继续得到发挥。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动力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新的动力虽然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增长速度比较快,但还是体量比较小。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仍然体现出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环境。
中新社记者:
请问关于统计数量质量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正在就《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征求意见,请问这个怎么施行?征求意见稿中讲到企业的失信记录将和融资、工商登记、政府补贴挂钩,请问具体会怎么操作,怎么实行?谢谢。
盛来运:
为了推进诚信统计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国家统计局最近制定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目前正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公示并且征求大家的意见。10月8日在网上征求意见,时间为一个月,到11月8日结束。公示期结束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吸取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暂行办法,并会尽快实施。
为了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在统计领域推进诚信建设,对违反统计法、不如实登记的企业行为建立常态化的曝光公示制度。同时,提出不诚信企业的档案,要与工商、税务、银行有关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就是说,这些不诚信的企业,将来要与它的融资、政府补贴,包括工商注册登记项目进行挂钩。我觉得,这既是对推进诚信统计建设的要求,更是指明了一个方向。所以,国家统计局制定这样的一个暂行办法也是落实纲要的需要,对提升统计基础数据的质量非常有好处。
在这个办法制定的过程之中,我们征求了人民银行、工商、税务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他们都表示大力支持。另外,制定这个办法也是为了贯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统计法》明确要求,对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惩不贷,目的就是要让诚实报数的企业一路畅通,让失信的企业寸步难行,加大违法和不诚信的成本。
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各位媒体朋友加大监督的力度,我们共同努力来推动统计公信力的提高,也推动诚信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金融时报记者:
中国劳动力市场越来越紧张,请您评论一下中国有没有到刘易斯拐点,如果没到的话,预测什么时候会到?第二个问题,如果GDP增长率下跌得厉害,还会出台有关劳动方面的政策吗?
盛来运:
最近两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新的一些变化,尤其是15-59岁的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不只是比重在下降,而且绝对量也在减少,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2012年,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1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当年是首次净减少345万人。2013年,继续公布了这个数据,把口径改成16-59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全年减少了244万人。今年以来,劳动力资源数量受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继续有所减少,这意味着从供给的角度来讲,劳动力资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和转折带来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以最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涨,即使在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外出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二是就业压力有所缓解,近几年就业形势为什么比预期要好?为什么会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就业还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除去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服务业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长以外,从供给的角度看,和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化也是有关系的。
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因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经济持续下滑对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考虑到供求结构、产业结构这些深刻的变化,整个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是在加强的,对承受失业压力的弹性是在增加的。
中华儿女报刊社记者:
目前,钢铁价格还在下跌,甚至说卖一吨钢材的盈利不及卖一瓶矿泉水,请问实体经济遇到了什么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谢谢。
盛来运:
最近,一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确实跌得比较厉害。今年以来像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像螺纹钢跌到每吨3000元以下,确实有媒体报道说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白菜的价格。钢材价格为什么如此低迷?主要是供过于求的矛盾过于突出。一方面,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房地产的调整,需求回归常态,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太强。按照钢铁协会不完全的统计,我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吨,但是现在需求量在7-8亿吨。所以,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
其他一些行业的情况也是大致类似,反映在传统领域、传统行业,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表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一部分企业产能仍在继续释放,像钢铁虽然过剩,但还需要生产,因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整个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去产能化的要求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我们国家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和阵痛,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盛司长关于房地产的问题。上一次发布会谈到全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分化的态势。在过去几个月当中,全国各地很多城市出台了放松限购的政策。从目前国家统计局掌握的数据,您看到的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应该如何研判?谢谢。
盛来运:
10月24日,我们将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9月份的房价数据,现在我还没有看到最新的数据。但是,根据房地产投资统计的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不完全观察的情况来看,今年房地产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是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
我说的总体的稳定主要指调整的幅度相对比较温和,从全国总体上看,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幅度要大一点。所以,有些地方政府进入三季度以后纷纷放开了一些限购的措施,央行在9月30日对限贷的政策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虽然没有完整的数据,但是从不完全的观察来看,9月份房地产的市场还是有积极的变化,主要是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当然,政策的效应还会持续发挥,后续房地产市场的趋势还要继续观察,因为央行的政策在9月30日才推出来,所以政策的体现还要有一个过程。
近期,一些地方包括有关部门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有些媒体评论是新一轮的救市。但是,我认为这是政策在向市场调节回归,以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地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现在放开限购也好、限贷也好,实际是减少行政的干预,更多的让市场发挥调节的作用,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的。
房地产这个行业尽管是非常重要、很特殊的行业,但也跟其他产业一样,需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调结构、转方式。所以,在市场更多发挥调节作用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市场结构会更趋优化,会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