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仍然在围着老师问各种问题,手中文具袋上的一行字颇为引人注目:“一个好玩儿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
这里是北京团市委推出的社区青年汇“新青年学堂”培训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当老师,从7月中旬到10月下旬考试前为有意参加成人高考的社会青年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培训课程,每周三次,每次两个课时。2013年首次推出后,高中起点的学员通过率达99.4%,专科起点的则为96.8%。
104个社区“火种”
“提升自己哪家强?快来新青年学堂。”三个月的课程结束后,二里庄干休所社区青年汇“专升本”班中的学员们互相“调侃”。但他们也有些舍不得,纷纷拉住“翔仔”询问之后还会不会组织活动。而这只是104个“新青年学堂”班中的一个。
学员口中的“翔仔”陈永翔其实是个26岁的姑娘。在二里庄青年汇“挑大梁”的她是个“光杆司令”,学员队伍要自己带,课外活动要自己搞,社会资源要自己拉。
课后,陈永翔还办了一个短暂的结业仪式,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学员们通过考试并继续保持学习的习惯。“一次帮助不是目的,而是应当通过这些帮助达到他们自己帮助自己的目的。我非常认同‘助人、自助’这个理念,通俗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3年“新青年学堂”初创时,陈永翔就建立了第一个“专升本”辅导班,最火爆的时候,上课的学员达到上百人。“我以前也是大专,‘专升本’这条路我走过,所以办这个班比较有经验。”
这完全是份“开拓性”的工作。开班前,为了累积社会青年这些“用户”,陈永翔会在晚上5点半到7点半期间在公交车站“摆摊儿”、发传单。尽管会遭到误解、拒绝,甚至一天招不到一个学员,但是在她看来,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的沟通能力提高了,组织能力增强了,胆量大了,脸皮‘厚’了,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青年汇和新青年学堂。”陈永翔笑着说。
小到搬数十把椅子,大到组织各类活动,陈永翔对社工这份工作已经驾轻就熟。她很少和学员们谈论“高大上”的话题,反而家长里短、贴心的关怀把她和学员们的距离拉近了。
“他们很少谈到自己的梦想,但是这么多次课都坚持下来,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目标、信心和方向。”在她看来,学员们平日里一句“谢谢”,过节时一个短信,就已经让她心里得到极大的抚慰。
由于每个青年汇只有一名专职社工,从某种程度来说,每个社工都“执掌一方”,全面负责所在社区的各项活动。邵婧来自甘肃敦煌,这个“90后”姑娘担任西三旗富力桃源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一年半以来只回了两次家,其他的时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青年汇的各种活动。
每天6点起床,6点半之前准时出门,8点半才能到达办公室。不仅是工作日每天晚上10点多才能到家,由于组织的出游活动多数在节假日,周末也是她例行的加班时间。前些日子,她被评了一个“鸡血社工奖”。
邵婧在校期间就是文艺部部长,按她的话说,“我就是爱跑爱跳,平淡太无趣了,我需要让人生多一些经历,即使跌倒和失败,这段过程也会是青春特别美好的回忆。”
99%以上通过率的“秘籍”
北京市今年共开办了104个秋季“新青年学堂”班,学员人数达5000多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大学的1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而每年在京参加成人高考的青年有20余万人,这些青年大多家庭比较贫困,工作比较艰辛,自学能力较差,渴望实现大学梦想。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大三学生吕民东去年就在新青年学堂当“班主任”,今年再次主动申请,担任了“专升本”班级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今年才21岁的他面对课堂上同龄、甚至年长的学员一点都不怵,讲起课来幽默大方,课下更是和学员们谈笑风生。3个月的时间,他每周都花半天时间备课,就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吸收知识。
在他眼中,女朋友杨田更为认真和用心。同样为志愿者的杨田在班级中担任数学老师,所有的讲义都经过了再次编辑和修改,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会附上一道练习题。
“志愿志愿,首先得自己自愿干这些事情。我就是觉得喜欢这个氛围,能够得到快乐,也能交到同龄的朋友,所以才坚持下来。”吕民东说。
齐景好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研二学生,每天的学习和实验非常紧张。但她仍然坚持每周三学校下课后坐一小时公交车来“新青年学堂”给学员们上语文课,每一次都吃不上晚饭。
“学员们的基础有些薄弱,所以必须得讲得特别明白,这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课上,齐景好经常在QQ群和微信群上为学员们答疑解惑。
“社工用心、志愿者认真、学员努力,我想这就是学员们通过率比较高的原因吧。”吕民东说。
“不学习就一定没有出路”
课堂上,曾秀梅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向老师求教。这个23岁的河北姑娘现在做着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作,虽然有了大专学历,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去北航继续学习。“计算机这个领域发展太快,不学习就跟不上了。再说,人生不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吗?”
曾秀梅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新青年学堂”的课程,“朋友说得特别好,但刚开始我也有些半信半疑,毕竟老师们都是学校里的学生。但是上了几次就发现他们特别认真,讲课讲得也特别明白,课下也能和我们打成一片。”就这样,曾秀梅一直坚持了下来,没有落下一堂课,还交了好几个朋友,“这里的确是个好玩儿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比起吃喝玩乐来有意义多了!”
何佳美今年才22岁,但是已经在北京做了两年护士。这次成人高考她报的北大医学部。两年前,这个来自辽宁的姑娘独自来京闯荡,家人和朋友都没在身边。以前,孤独和无助时,佳美会去公园、广场那些人多的地方逛一逛,听着歌,看着人来人往,让身心放松。现在每周三次的课程让她的生活充实了起来。尽管工作特别紧张和劳累,学习那些课程也有些困难,但她也一直坚持了下来。“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慢慢来,每天都过得充实,就一定能往更高的地方去。”
“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不学习一定就没有出路。”在曾秀梅看来,现在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不仅仅是一纸学历,一项技能,这段学习的经历、奋斗的历史对她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拼。”何佳美说。在她看来,北京是人生中的重要一站,“在北京真的可以学到太多东西,尽管‘北漂’生活很孤独,也特别辛苦,但是这份经历是在别处得不到的。”
除了秋季班,2014年青年汇还开设了春季班。春季班以培养青年兴趣爱好、提升青年的专项技能、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为主要目标,培训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培训内容涉及国学、中医养生、绘画摄影、语言培训、声乐技巧、创业计划、食品烹饪、办公软件、家庭自救、平面设计等百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