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云南:女司机高速路上赤脚开车撞向隔离墩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21 09:29:23

  近日,一女子脚上有伤,无法正常穿鞋,本不该驾驶机动车上路的她,却光着脚在高速路上开车,没想到酿成了交通事故。其实,早在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时,云南省、昆明市的实施条例中就明确不能赤足、穿拖鞋开车,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又延伸到不能穿高跟鞋、松糕鞋开车。但是,还是有人“以身试法”,这次真酿成了事故。

  现场光脚踩刹车没法灵光

  据大理市交警支队大保高速交警介绍:“10月17日上午,黄女士驾驶一辆小型轿车由大理驶往保山方向,7时10分许,车开到楚大线K177+200米处时,她所驾驶的车辆突然失控,撞向道路中央的隔离墩,造成车辆及隔离墩受损,黄女士及车上的2名乘客虽然没有受伤,但是一车人被吓得脸色煞白。”

  大保高速交警接报后,事故处理民警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在现场,民警看到黄女士只穿了一双拖鞋,便问她是不是穿拖鞋开车,哪不知黄女士的回答更让人大跌眼镜:“我是光脚开车。”原来,黄女士脚上有伤,不能正常穿鞋,她就光着脚开车上了高速路,没想到,转弯时车速过快,光脚踩刹车时没有控制住车辆,就发生了交通事故。

  民警对黄女士光脚驾车上路的危险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处以相应罚款。

  处罚光脚开车最高罚150元

  在《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46条第三款中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或者查看、发送手机信息,不得有观看录像资料、吸烟、赤足和穿拖鞋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第81条规定:“有以上几种行为的,处警告或者100元以上150元以下罚款。”

  其实,穿拖鞋开车在大货车驾驶员中最为普遍。今年夏天,昆明市交警六大队就在沣源路上查处了一批穿拖鞋开车的驾驶员,全部是男性。在夏天炎热的省外,特别是散漫的大货车司机群体,特别喜欢穿拖鞋开车。

  昨天,记者做了一个实验,脱了袜子在某场地内开了一会儿车,感觉肉脚踩在生硬的塑料刹车板上,刹车总是有点不到位。在车速太快时,感觉刹车太硬,比穿鞋时要使出更大的劲才能踩到位。力度到达时,时间已经太晚了。

  而喜欢穿高跟鞋、松糕鞋的女生,开车也是非常危险的。据大保高速交警介绍:“穿8公分以上的高跟鞋,有时会因为高跟抵在刹车下,难以判断踩刹车的力度、深度;松糕鞋由于5—7公分的鞋跟厚度,踩刹车传导有些迟缓,也不能恰到好处地踩到位。”

  建议开车最好穿平底鞋

  交警建议:经常喜欢穿高跟鞋、松糕鞋、拖鞋的女士,可以在车上放一双平底带跟鞋,开车时换上、下车时再更换其他鞋,这样驾驶更好操控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车已经成为了必需的交通工具,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女性司机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女性开车时总是抱有爱美之心,经常能见到穿高跟鞋开车的女司机。殊不知此举轻则被交警警告、罚款,重则酿成车祸,令人追悔莫及。可见,鞋子决定了驾车安全。

  穿拖鞋最大的问题就是鞋与脚固定不牢,不论是硬材质的凉拖和软材质的人字拖开车都很危险。硬材质的拖鞋虽然也能发力,但是紧急情况下脚会从拖鞋里滑落导致踩不实;如果是很软的人字拖,在踩踏板的时候发生变形会更加危险。

  穿高跟鞋驾驶的危害性

  女性所穿的高跟鞋,一般常见的有细高跟、坡跟、厚底粗跟三种。这三种鞋子在开车时出现的危害也各不相同。

  细高跟鞋穿着细高跟鞋子开车时,踩刹车容易被卡住,出现“踩不下去抬不起来”的情况。高高的鞋跟让脚无法正常地踩刹车脚踏板,紧急情况下根本踩不到底,安全隐患很大。由于跟比较高,不仅踩的时候比较累,而且脚后跟会悬空,这就不利于很好地控制脚踏板角度,在急刹车、踩油门时很容易产生操作不到位的情况。

  坡跟鞋由于坡跟鞋比较高,穿这种鞋子开车时也无法正常地踩脚踏板,即使将脚踏板踩到底,估计脚已经是有种快要抽筋的感觉,用力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也很容易崴到脚。有专家表示,因为脚的弯曲度有限,抬起踏板的时候,脚后跟就会出现悬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踏板角度。

  厚底粗跟鞋穿着这种鞋子开车时,很厚的鞋底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形变,脚感很差,而且不能很好地判断踩踏板的深浅,很容易产生操作不到位或者过度的情况,非常危险。

来源: 云南网 作者: 记者 黄朝红 通讯员 张鹏翔 丁俊华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