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从社会发展高度认识足球人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15 09:41:03

  发展足球人口不能仅仅瞄着中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而是要着眼于它如何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的整体发展。

  媒体报道,《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2025年)》(征求意见稿)即将出台,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校园足球的“2.0计划”涉及管理体制、普及程度、制度和场地保障,也涉及师资培训、运动员升学等一系列措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定点校要达到2万所,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

  以往,我们经常谈到,国外的政策目标很具体,如伦敦奥运会之后英国体育人口要增长100万;俄罗斯2020中长期体育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足球设施增加多少处、足球人口增至多少万。而我们的政策目标却往往过于宏观,可见,此次的目标的具体化应值得庆幸。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和指标,体育人口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大众不再陌生,甚至由此带动着新一轮的全民健身热潮。实际上,体育人口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和体育现象,也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反映着大众对体育的参与度及认同度,它还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当前热议的校园足球话题,也关联着一个类似的概念或者指标,就是足球人口。

  乍一看,对足球人口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随着中国足球的长期低迷、习惯性失败。但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当下的校园足球以及规划中的近中期足球人口目标的话,难免上不了台面,甚至中国足球的失败还会一轮轮继续。何出此言?与对体育人口意义的理解对比,我们对足球人口的认识理解绝不应局限在运动项目的发展区间,而应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换句话说,就是足球人口的社会价值!

  所谓足球人口的社会价值,就是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发展足球人口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发展足球人口不能仅仅瞄着中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何时再次打入世界杯,抑或不再恐韩畏日,而是更应着眼于它带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的整体发展。既然言及人口概念,就应该包含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等要素。可以说,这三个要素决定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律和水平。而足球人口也应该理解成具备足球人口规模、足球人口结构、足球人口空间的亚人口概念。足球人口的构成影响了人口的构成,于是足球就这样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足球凭借战后50年发展战略今日已成就卓著;依然是足球,让我们领略了土耳其男儿的风采;同处转型期的俄罗斯,唯独比我们超前的可能也就是足球了。故足球的社会价值在于以足球带动社会发展。

  对于今天的校园足球,我们理解其社会价值要着眼于学校体育,而非体育教育里面的一个手段、一个项目。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学校体育的发展到了亟待加强的时刻。围绕着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手段可谓层出不穷,但似乎收效甚微。此番再提出校园足球,其用心深远绝非以往。之所以以足球为抓手带动整体学校体育发展,无外乎是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其影响力久矣;足球运动本身带来于个体身心、于社会文化的益处等无需赘言。一句话,将足球上升到整个学校体育的高度认识,手段具体,目标明确,意义深远。试想一下,一个校园里面因为足球而形成了类似英超的社会场景,校园学生人口几乎等同于校园足球人口,班班有球队,队队有比赛,甚至家长的摇旗呐喊,周末的赛事集锦,那是一幅怎样的校园生动画面!这也许就是校园足球的社会价值体现。

  当然,由足球人口几十万的现状短短五年间突飞猛进至上千万跨度甚大,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塑造非一日之功。目前,我国校园足球的打造更要集中力量打造好一些示范品牌,如上世纪中国足球曾经短暂辉煌过的那段时光所举办的足球重点城市联赛等。还是那句话,着眼点在足球的社会价值、长远效益。

  (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王子朴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