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向全省征集民间正能量,在丽水青田万阜乡担任农村指导员的梁臻推荐了万阜乡学校的九零后老师陈佳美,他告诉浙江在线记者,这位年轻姑娘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大山深处的青田万阜乡学校教书育人。
阴差阳错来当山村老师万阜乡学校第一名九零后班主任
青田县万阜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青田县城65公里,平均海拔500多米,素称“青田小西藏”。而这里唯一的学校——万阜乡学校也成了全县最偏远的学校。
如果不是陈佳美确认,记者也不会想到,今年已是23岁的她在万阜任教的第三个年头。老家在温州乐清的她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当初到青田大山深处,是阴差阳错,更是一种缘分。
“毕业那年参加教师考试,本来只打算在丽水当做‘试验战场’,没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被分到万阜乡学校当老师,我觉得在哪里都一样,就留了下来。”陈佳美说,2012年大学毕业,当时丽水刚好在招人,她就打算先练练笔,就报名参加了考试,正是这次“练笔”,让她与青田万阜结缘。
当初被分到山区,陈佳美的父母并不赞成女儿来这里。但陈佳美最终选择留在万阜,把人生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留在青田。那一年她刚刚20周岁,是学校第一名九零后班主任。
地处大山深处,万阜乡经济并不发达,很多村子的男人在云贵等地娶媳妇回家,生了娃之后,媳妇“跑掉”,男人们通常会选择到城里打工补贴家用。正因如此,万阜不少孩子都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
“我统计过,班里29名学生只有不到10人是非留守儿童。”陈佳美说,相对其他地方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也困难许多。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完成了对所有学生的家访,同情学生的同时也更加努力工作。
初出茅庐背井离乡适应大山深处是一种挑战
“因为心累压力大,刚开始的时候也哭过,有时候连父母的电话都不敢接,生怕听到家人的声音会哭得更厉害。”陈佳美坦言,初出茅庐就背井离乡的滋味并不好受。
她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刚开始的两年她既是任课老师,又是班主任,喉咙几乎天天都是沙哑的。“我后来准备了小蜜蜂(扩音器)。”陈佳美说,尤其是到周四、周五,自己几乎发不出声音,讲课都成难题的时候,小装备就能派上大用场。
除了要适应工作,独自一人在外打拼的陈佳美还要学会适应这里的生活。从县城到万阜乡,有86公里的山路,乘车需要2个多小时。记者曾多次到万阜乡采访,饱尝“过山车”的苦头。陈佳美说,她以前每次坐车往返县城都会晕车、呕吐,最近才渐渐适应。
万阜乡老师住的宿舍是老房子,墙壁和地板全是木板。尽管住着单间,但相互之间完全可以隔着地板或墙壁对话。而更要命的是潮湿的环境和老鼠、蜈蚣。“我自己打到过一只超大的老鼠,有一次不知是做梦还是醒着,总感觉老鼠在床上窜,我赶紧掀开被子找,吓得满头大汗。”陈佳美说,老师们准备了硫磺、石灰、粘鼠板等物品防虫,怎奈效果并不理想。
两年多下来,她习惯了一次又一次把因潮湿而发霉的衣服拿出来洗晾一番,也习惯了咯吱咯吱的楼梯声。陈佳美自己买来地毯和窗帘,把房间整理得很有家的味道,感觉特别温馨。
年轻“老老师”感激前辈指导见证学校日新月异
因为教师流动频繁,陈佳美已是这里的“老老师”,还当上了学校教导主任,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校的一些事物,对她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应该感谢学校的两位老前辈,他们是我的师父,给我很多指导。”陈佳美打心眼儿里感激他们。
在万阜乡两年多的时间里,她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学校新操场已经在修了,以后开运动会很方便;现在还再盖个新的幼儿园,小朋友马上有新教室了。”陈佳美说,尽管自己在万阜乡的时间不很,但很高兴看到学校一天比一天好。
除了教学环境的变化,陈佳美也看到了外界对这里的关注。近年来,万阜乡在浙报集团结对帮扶下,经济得到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浙报集团以及派驻当地的农村指导员也积极联系爱心力量,支持当地教育事业。
在陈佳美的记忆中,她到万阜乡学校工作的第一年,浙报集团就牵线圣奥基金,给学校送去一百万元的助学金,在此后的时间里,学校收到了捐赠来的新电脑,学生们也第一次穿上崭新的校服,还有营养餐、爱心水果……作为万阜乡学校的一员,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她也为学生们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