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从上海自贸区“开张”这天起,就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纷至沓来,想要抢先在自贸区这片沃土占据一席之地。尽管不少人对自贸区的各项政策还不甚了解,但都想早早扎下根来,不愿错过这里可以预期的制度创新和改革红利。
一年新设企业超过前20年总量
上海自贸区的管理委员会大楼位于杨高中路和基隆路交接处的自贸区二号门附近。记者在大门入口的转角处刚一下车,就被分发传单、名片的中介团团围住,“是来咨询的吗?公司注册办理这个都是免费咨询的,都不收费的”。这些人是管委会大楼附近各家中介代理机构的“揽客员”。这里大概有二三十家类似的中介代理,经营包括政策解读、公司注册、财务代理、公司托管、记账报税等一条龙服务。
中介扎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贸区对投资创业者的吸引力。一个数据说明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说,原来上海综合保税区20年的企业存量是多少呢?不到一万家,甚至不到九千家,8996家,这一年新设立的企业,这个数量超过了原来20年企业的总量。
创业者看好自贸区工作机会
河南姑娘小杨今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正是冲着上海自贸区概念来了上海,顺利的在自贸区一家投资咨询类公司找到工作。尽管现在收入只有3000块,但小杨说,她很看好这里,对年轻人来说有很多机会。
“毕竟这里是新一轮改革的前沿嘛,相信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机会很多。在自贸区里不管是工作还是创业,氛围很好,能学到不少东西。”
小杨告诉记者,她和几个朋友正在筹划在自贸区注册卖红酒。
“在自贸区注册卖红酒的话,能省去不少中间环节,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入关,然后就能直接卖了,不需要通过经销商,而且流通特别快。”
企业感受到实质性贸易便利化
不仅仅是小企业和草根创业者,已经在中国运营多年的跨国公司,说起自贸区,同样不少感慨。有着“钢琴贵族”之称的施坦威钢琴,10年前就已经落户上海外高桥,自贸区成立后,施坦威成为首批20家亚太营运商之一。让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位炜感受最明显的,还是自贸区带来的实质性贸易便利化。
钢琴进出保税区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原来进口一台钢琴的话,需要七到十天,甚至要两个星期。现在大大加快了,进区的话一天就可以完成。通过的流程也简易了:先进区后报关。
自贸区在政府职能上的转变,也让位炜深有感触,她举了公司更名的例子。
我们现在叫施坦威钢琴亚太有限公司,以前叫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不要看一个小小的更名,其实这还是一个创举,以前在国内每个公司在它的名字里边能够挂“亚太”两个字,我们是第一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上海自贸区是改革高地,不是政策洼地。通过这一连串“可复制可推广”的简政放权、制度创新、筑巢引凤,让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憧憬,小企业也能拥有大未来。
欢迎明天继续关注特别报道“上海自贸区这一年”《理财篇——在家门口投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