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福建省上杭县28岁女供电工赖巧云,平时从不上淘宝买化妆品,也不逛街买衣服,一走出供电所大门,她就喜欢张罗各种公益活动,“没有什么事比帮助别人更有意义。”
敬老院4次、小燕家4次、“送教上门”3次、小辉家3次……这是她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交出的本月参加志愿活动日志。除了供电工这一身份外,她也是福建义工俱乐部上杭县“古(田)蛟(洋)分队”的队长。
赖巧云出生在上杭县邻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家庭,家庭贫困,尤其是弟弟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赖巧云回忆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还遭遇吃不饱饭的窘境:没米又到处借,有时连续3天喝绿豆汤填肚子;生病了没钱医,妈妈只能向医生赊账求救;读书没学费,高中毕业后她边打工边自学……
自小经历苦难的赖巧云更知道苦难的真正意义。赖巧云说,如今条件好了一些,正因为吃过苦,因此特别想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将成长途中得到的帮助以及温暖传递下去。
2500元钱,对于时尚女性,也许不过是两件衣服,抑或一部凑合的手机?但对于赖巧云而言,每个月将近2500元的工资,除寄给务农的父母和弟弟外,其余全部花在公益上:供给困难儿童小辉,为孤儿院儿童买文具。
近一年来,80后赖巧云从未买过一件化妆品,也未曾给自己买新衣;近一年来,80后赖巧云除了踏上4个小时的回家路途帮助照顾弟弟,除了每天正常上班,除了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没有参与KTV高声欢唱,没有网络淘宝购物,没有其他。
“做公益多花1元多花1秒钟都更有意义,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快乐。”赖巧云如是表示。
今年15岁的邱小凤是名聋哑人,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亦因病去世,只留下她和11岁的弟弟共同寄住在伯父家。家庭的变故使邱小凤变得有些自闭,一度还尝试过自杀。在得知情况后,赖巧云主动结对,利用下班时间去看她,陪她玩游戏,教她写字,潜移默化中,邱小凤脸上的笑容多了。
12岁的小辉是上杭县珊瑚乡珊瑚村人,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离家出走,8年来他和79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第一次见到小辉时,赖巧云发现他性格内向、非常自卑,成绩因此受影响。买新衣、奖文具、送书本……结识一段时间后,小辉的老师告诉巧云,“他变得非常用功也活泼开朗了。”
最近一个月,由于是开学季,因担心小辉课程跟不上,她已专门去过小辉家3次。而记者地图查询得知,小辉家所在的上杭县珊瑚乡珊瑚村距离赖巧云工作的蛟洋乡有81.5公里,坐车单程就需1个半小时。
在国家电网上杭县供电公司蛟洋供电所,80后赖巧云“鲜为人知”的“古(田)蛟(洋)分队”的队长身份逐渐被同事得知,在这位“义工队长”的带动下,连食堂的阿姨以及前来缴费的客户也纷纷加入到义工俱乐部。
据上杭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沈长火说,该公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蔚然成风,仅最近两年共帮扶失散红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母亲等特殊群体285人,帮扶、捐助、捐款资金30余万元。
再忙,再累,再苦,28岁大姑娘赖巧云也不曾苦恼,但她也有烦忧,因为家人朋友不断催解决个人问题。她说,“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在公益上走下去;更希望在公益路上遇到另外一半,以后共同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