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地方高校如何转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9 09:50:0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当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为什么转型问题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转型转什么必须搞清楚,并付诸实施,才能实现自我"革命"。根据近年来的探索,我认为应在几个方面实现转型。

  在办学理念上转型。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思想上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等问题。多年来,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受精英教育思想影响,在“办什么样的学校上”攀高求全,重学轻术,轻视劳动实践一线,有些理念根深蒂固,追求精英化教育一直是这些学校无法改变的“办学情结”。我认为,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不在其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而在于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其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发展性。因此,应当坚持举地方旗、打地方牌,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两个着力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立足应用下功夫,摒弃追求精英教育的办学传统情结,实现学校自身成长和地方发展互动。实事表明,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发展,其办学理念由追求精英化教育向办好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势在必行。

  在办学定位上转型。高等学校的定位就是高等学校的分工。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大多定位为教学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毛病在于定位于教学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教育实施中更倾向于实施学术型教育,更多倾向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并没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整体结构,由此造成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现象。因此,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在确立办学定位时必须逐一明晰如专业建设及专业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类型、行业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科学研究转型等问题,确立了明晰的办学定位,以区域特色为办学特色,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专业(专业群)建设上的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办出特色,防止贪大求全。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征,要从过去偏重于基础知识和艰深的理论的传授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型,从偏重于培养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体系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转型,要把校企、校地互动作为培养模式,加大实训、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创新订单式、嵌入式、整体合作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全过程校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满足于经济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在管理方式上转型。地方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相关保障。学校要进一步理顺责、权、利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关系,建立高效有序的学校治理结构,要建立校内外贯通、纵横相结合的新型治理结构。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推行对二级院系的分层评价。改革配套的学籍学位管理制度,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创新创业制度化,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资源配置上转型。地方本科高校资源配置大多由省级政府或市级政府控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在自主招生、设置专业、教师评聘、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扩大转型本科高校办学自主权;允许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技术设备;在办学体制上支持校企、校地联合和合作办学,在政府主导下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联合办学,使政府单一化控制配置走向政府主导与自主配置并重,这就要求学校不仅具有管理职能,还需要具有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学校才能收到资源配置转型的效益。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要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子,打破封闭办学、自我评价的发展链条,将学校的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使大学成为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