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房产新闻
二线城市限购松绑 专家:三年内房价不会马上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5 09:24:09

24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参加由兴业银行和搜狐焦点举办的“e购贷”活动。

  全国多城市放松限购,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24日表示,他认为当保障房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就应该从对价格的关注转向对于长期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关注上,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和发展。此外,他认为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但房价在未来一至两三年内不会马上下跌。

  二线城市全部限购松绑专家称限购影响了改善型需求的实现

  9月21日下午,在房价连续下跌三个月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全面取消住房限购。随着南京限购政策的取消,全国二线城市全部“失守”。目前全国仅剩6座城市仍维持限购政策,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三亚。

  24日,鲁政委在兴业银行与搜房焦点举办的“e购贷”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一些城市仍然维持限购政策,他持不同的意见。原因在于,首先,当时出台限购政策即把它定义为一剂降烧药,没有哪个降烧药是一吃吃了五年的;第二,整个政策叫调控,也即“市场过热降降温、市场不行了就放松”,这都是正常的,但不应该把这种调控负载太多其它含义,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于形势的判断和正常政策的调节。

  第三,他认为,限购事实上也影响了一些改善型需求的实现。“我们归根到底调控是为了改善民生,让大家住上他自己负担得起而又想要住的房子,结果你这个限购政策使得现在一部分人买得起的、想住的因为这个限购住不了。”在过去是因为考虑到控制房价低收入群体,那时我国的保障房规模不大,但本届政府保障房规模达到3700万套,按每个家庭3口人来计算已经有1亿多人口被覆盖了,这个兜底还不够宽吗?当这个底被兜住之后,另外一部分就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这时候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就应该从对价格的关注转向对于长期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关注上,而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和发展,调控的关键就是为了平稳地降低市场的杠杆,保持市场的平稳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董志勇博士表示,他基本同意鲁政委的观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框架本来是很明晰的,高端市场、中端支持、低端保障,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最为决定性的因素。”

  房地产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但未来一至两三年房价不会下跌

  今年以来楼市持续低迷,多地成交量创近年来新低,但各地推出限购松绑刺激后似乎收效甚微。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70个城市的房价数据显示,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达到68个,二手房城市达到67个,整体房价情况持续走低。

  鲁政委表示,从房价的上涨来说,过去15年里房价一直在比较快速地持续上涨,是不是可以看到有一个东西可以永远一直涨?这是很困难的。比如从人口角度分析,从2012年开始,如果以16岁至60岁统计,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出现下降,真正未来能够被城镇化的人口相对于上一拨婴儿潮时期来说,其实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从货币政策走势的变化分析,2003年前后全球出现了一轮流动性过剩,从2003年到2008年几乎所有的资产价格同步上涨,但长期看,一切价格现象、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现象,如果不放水、或者如果放水的速度变慢,那么价格上涨速度也会变慢,甚至货币还进一步减少。随着人们预期的改变,这个价格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因此,像过去15年那样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同时投资也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

  但他表示,在未来几年里比如一到两三年的时间里我国房价不会马上下跌,“即使在下跌的过程当中,即使在更远的时候会出现下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汪洁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