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空巢老人盼子女“敲门声”:有时一月都没来电话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5 08:02:44
  9月23日晚7点,“嘀铃铃”电话一响,家住黔东南州施秉县的63岁老人张芝灵便连忙从沙发上起来,一把“抢”过了电话……

  重阳节将至,贵州省老年学学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省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500余万,其中空巢老人约有150万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30%以上,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无人倾诉对“空巢”老人来说则是更大的伤痛。而作为这些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他们在外出就业后,有时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整月不来电话的焦急

  喜欢“抢”接电话的张芝灵老人便是这些“空巢”老人的一员,只要听见电话响,她便起身去“抢”电话。

  用老伴的话来说,张芝灵对电话已经“过敏”了:电话铃声一响,她必然抢着去接;偶尔被老伴儿接到了,她就会在旁边急切地问“谁打来的”。张家的三个孩子都在福建泉州打工,膝下已有6个儿孙辈,也全都跟在父母身边。每当听到3岁的孙子在电话里奶声奶气地叫“奶奶”,她心里就冒出一种特别的滋味。一边心疼孩子的电话费,却又舍不得放下听筒。“只要他们个个都好,我比什么都高兴。”老人有些惋惜地说,只是孩子们太忙了,“有时一个月也不来一个电话。”

  其实和张芝灵一样,采访中,很多“空巢”老人都有同感,盼望能常接到儿孙们的电话,“他们没主动打电话来,我也不敢轻易打过去,怕他们工作忙,分了心。”

  家住贵阳市南明区的黄阿姨告诉记者,虽然儿子、女儿都在本市,可是因为各自都成家了,工作挺忙,他们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平时我和他们联系主要都是靠打电话。”黄阿姨说:“居家过日子有多少大事,都是家长里短。女儿还好些,能陪我多聊一会儿,有时一说多了,儿子就会不耐烦,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其实,对于老人的期盼,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空巢老人更盼子女回家的“敲门声”。对于“子女每次回来都停留多久”的问题,接受采访的老人有一半选择了“一顿饭”的工夫,对于父母来说,这样的聚会竟变得格外“珍贵”。

  不知说啥的沟通无奈

  “不是我不想打电话,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该跟他们聊什么。”在广州打工的80后农民工小涛告诉记者,因为路途遥远,他一年才回家一次。平时他也很少主动打电话,多是父母每两星期给他打一次电话。电话里父母往往采取“问答”形式来了解孩子的生活,而小涛也多数问父母“身体怎样”、“家里好不好”等,三言两语没话说了就挂断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接受问卷调查的农民工,超过7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正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

  但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80后、90后农民工对记者表示,在外出打工多年后,不知对父母该说什么,甚至觉得两代人之间有了代沟。年青一代的农民工群体跟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转向虚拟世界寻找安慰的越来越多。

  “其实不是不想说,父母的世界很难和自己同步,难道能和父母交流今年家里的水稻熟了没?”在广东惠州打工多年,来自遵义的农民工小张说,在外打工期间,与他交流最多的,是客户,而不是家人。

  来自贵州毕节的方先生供职于广州一家大型外企,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现在这种状况,父母问起我怎么说呢?打电话也只能少说几句。”

  莫让老人空巢又空心

  “虽然说儿子在外地,可儿子没说不养我,让我去养老院,我这老脸往哪搁?”家住贵阳市遵义路的马阿姨说起养老院,言语中带着排斥。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南明区和云岩区,仍有不少空巢老人月收入在900元以下,这让他们对养老院的群体生活望而却步。一方面是在外打工的孩子觉得和父母难以沟通,另一方面老人又没有合适的和同龄人交流的渠道,导致很多空巢老人郁郁寡欢,亲情缺失。

  遵义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解决空巢老人的“亲情之渴”,需要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及社会力量的介入;社会工作机构能够为解决老年人的“精神空巢”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而企业则能够为助老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莉建议,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两样娱乐或健身活动长期坚持,充实自己的生活;平时多走出家门与同龄人相互交流,或参加团体活动,保持阳光心态,这些都可以缓解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态。

  专家建议,在外工作的子女可以定期给家里写封信,和父母保持沟通,别让老人空了巢又空了心。“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精神空巢’,不能单靠政府和社会,在外打工的儿女虽然不能常常回家,但是同样可以表达爱意。社会的进步,也要让老人感受得到。子女可以教会老人使用现代化的沟通交流方式,用省钱便利的方式了解子女的情况。”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记者 李丰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