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活动
数据显示:骑自行车对身体有益,可延寿六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3 10:04:07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来自环法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车手的最新数据显示,运动员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同龄人要长六年,死于心脏相关疾病的概率也较低。这打消了极限高强度运动会增加死于心血管疾病可能性的疑虑。

  这项最新研究对786名于1947年至2012年间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法国车手及死亡车手的死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于9月3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会议上进行了发布。

  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似乎不会大幅增加精英车手心脏病发作或早逝的几率──至少短期内不会。

  数据显示:骑自行车对身体有益,可延寿六年

  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欧洲乔治蓬皮杜医院(European Georges Pompidou Hospital)及巴黎第五大学(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心脏病学家埃洛伊·马里恩(Eloi Marijon)说,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对于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健康人来说,运动依然是有益的,即使是强度非常大的运动。”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流行病学系系主任、曾任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会长、负责主持该项研究数据发布会议的多纳·阿尔奈特(Donna Arnett)说,研究结果消除了人们对骑自行车运动强度的疑虑,不过结果并不一定能够推广到马拉松长跑。

  少数几项对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高强度运动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担忧。通过高级成像及其他测量工具,研究发现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心脏有受损迹象,致使一些医生担心这类极限运动可能有弊端。

  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名誉教授、曾任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会长的阿尔弗雷德·博夫(Alfred Bove)说,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只是正常的慢性劳损,部分以往研究显示,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后,肌肉会受到挤压,流经心脏的血流量也会增加,在身体恢复后就会消失。博夫并未参与9月3日的研究发布会。

  他说:“现在有了更好的研究生理学的窗口,我们开始逐渐了解不懂的东西了。”

  这种身体变化用最新的成像和测量工具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而且博夫表示,许多心脏相关的研究都是针对病人所做,不一定适用于推测健康人的情况。

  另一个有关该项研究的问题是,它是否对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脏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通过增加血液中红血球数量来治疗贫血及其他症状的药物。耐力运动员通过服用这种药物同时加大训练强度来提高成绩,但国际自行车界禁止在比赛中使用该药物。研究人员对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带来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不过当骨髓中红血球过量时,就会出现一种名叫红血球增多症的病症,从而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发作。

  尚不清楚该项研究中哪些车手用过哪些有助提高成绩的药物,因此从该项研究中得到的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数据很有限。

  不过,马里恩说,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被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环法自行车赛的车手中比较普遍,研究人员推测,若促红细胞生成素会造成心脏病发作,那么过去20年间的死亡的车手人数与之前相比会有所上升。

  马里恩说,但是他们并没有观察到以十年为周期的死亡率有什么差别,这表明“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脏病发作之间并没有很强或直接的关联”。他敦促大家在解读研究结果时应谨慎,并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及增加研究的时间段。

  该项研究同时于9月3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来源: 极限户外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