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魅力乡镇 > 新农村村官
努力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0 08:36:06

  衢江区全旺镇人大主席张松贵

  我是一名最基层的人大干部,从事乡镇人大工作已经8年。我结合乡镇人大工作经历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欣喜欣慰,二是责任使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60周年来,乡镇人大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人大的地位不断提高。二是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不断增强。三是乡镇人大主席团作用发挥明显。

  要真正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人大工作,我认为:

  一要清醒明确政治方向。要牢固确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置身于党委的领导之下;要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争取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及时了解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意图,准确地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识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乡镇人大要强化中心意识,无论是组织代表活动还是开展监督工作,都要在指导思想上立足于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在工作进程上与党委的工作部署保持一致,在工作方式上既要遵循法定程序,又要讲究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本辖区内各项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法定程序形成决议、决定,保障和推动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敢于依法开展监督。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乡镇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我们在监督中要把握好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做到监督与支持相结合,进一步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坚持到位不越位、解难不为难,支持不代替,监督不对立,实现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统一。法律赋予乡镇人大对重大事项审议决定权,对政府工作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权,对乡镇政权机关领导人的选举权。乡镇人大要认真行使这些职权,做到既积极又稳妥,确保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工作监督,开展好工作评议,促进乡镇政府和职能单位及其干部转变作风。乡镇人大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但要组织开好一年一度的乡镇人代会,还要开展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提高乡镇人大监督的实效。

  三要努力健全工作机制。乡镇人大工作要做好,必须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全旺镇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疏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建立了十三项工作制度和“八簿一册”登记档案。做到年度工作有计划,并递交人大会通过;季度工作有安排,由主席团研究报乡镇党委讨论,并与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安排合并后公布;月度工作,则按季度工作安排的要求由人大主席组织实施。特别是组织各类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代表走访选民、民主评议等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文件、有记录、有反馈、有督查、有总结。

  四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人大代表的法定义务和职责,是执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保障。习总书记指出:“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现在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乡镇人大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需要我们同人民群众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我们全旺在建好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还组织每位代表积极投身“六联系”活动,即联系一个自然村、联系一家企业、联系一个家庭农场、联系一户种养户、联系一户住房困难户、联系一个低保户,要求每位代表在活动中发挥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经济发展领航员、社情民意调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事项办理监督员、困难群众帮扶员”等“六大员”作用,并建立代表联系群众登记簿制度,将代表本人的走访联系情况、解决问题、帮扶情况、代表履职情况一一进行登记,作为年终评选优秀代表的依据。这样一来,就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使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更为密切。近年来,我们在乡镇人大工作中虽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乡镇人大工作规范与法律规定还有一些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基层人大工作者不断地实践,力争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制度上更健全、关系上更顺畅,工作上更规范,从而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