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郑州西三环路面一天两“塌” 回应:连日阴雨所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7 08:19:06

  西三环路面昨天又“塌”了两次中原路西三环立交桥下的塌坑,有三四米深、约40平方米大

  距9月2日发生塌陷的地方,仅1米多远有交警说,这应该是附近最大的一个塌坑

  昨天上午,郑州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附近又“塌”了。

  人行道上,突现六七平方米的大坑,险些“吞”了路人。

  对此,相关部门回应,此次事故不是“塌陷”,而是“沉降”,乃连日阴雨所致。

  此前,西三环已经“11连塌”,商报曾作过报道,之后,郑州市政府启动问责机制,并成立专家组寻找解决办法。

  而就在昨晚10点多,中原路西三环立交桥下再次发生塌陷,塌坑有三四米深,塌陷加上坑内悬空部分,大概有40平方米。这个大坑距9月2日发生塌陷的地方,仅1米多远。

  事件

  西三环路面一天两“塌”

  昨天上午8点半左右,市民唐先生正从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向南走,突然,他前方约2米处的路面下沉了。

  “吓死了,要是走得再快点,非被‘吞’了不可!”唐先生说。在该坑前方约3米处,还倒着一棵大杨树,市民感慨,“走这条路,跟去西天取经似的。”

  昨天上午9点多,下沉的大坑四周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并被雨布遮盖。雨布上,雨水聚集下沉,显露了坑的原貌:该坑有六七平方米大,坑最深处离地面约有2米。

  而就在昨晚10点40分左右,中原路西三环立交桥下再次发生塌陷。

  现场,商报记者看到一辆出租车左后轮被卡,大坑有三四米深,塌陷加上坑内悬空部分,大概有40平方米。

  凑近看,能看到坑内的积水和直径约80厘米的水泥管。现场一名交警说,这应该是西三环中原路附近最大的一个塌坑。

  这个大坑距9月2日发生塌陷的地方,仅1米多远。

  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背景

  之前“11连塌”回应称要彻查

  其实,从今年9月2日起,商报就率先针对“西三环路面塌陷”进行系列报道,截至9月2日下午,仅媒体公开报道的西三环路面塌陷事故就达11起。

  此前,相关部门公开表示,会利用地质雷达探测仪探测,发现问题会及时排除,且已经有单位进行了探测。

  那为何西三环路面仍然接连塌陷?商报将市民疑问进行传递,很快,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报道发出当天,由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带队前往塌陷现场,督导各相关部门查找事故原因。

  郑州市政府也启动了问责机制,并成立专家组寻找解决办法。

  回应

  人行道“不是塌陷是沉降”乃持续阴雨天气所致

  “政府也承诺了、行动了,那为何又塌了?”市民担忧,如果不对此处进行彻底排查,迟早还要塌。

  西三环项目部一名工作人员称,昨天上午人行道上出现大坑,与西三环前11次塌坑事故不同,之前是“塌陷”,这次是“沉降”。

  该工作人员说,因坑点位于生态廊道,土质本身较松,再加上连日阴雨,雨水渗透,才导致路面下沉,纯属自然原因所致,及时修复就行。

  西三环项目部另一名负责人也表示,这次出现在人行道上的大坑,确为“沉降”,乃持续阴雨天气所致。

  他还说,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西南角每次大降雨都会积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郑州市政府已有安排,由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施工,改造雨水管道,解决积水问题。

  但因该路段正在进行热力管道施工,等工程一结束就会处理雨水管道问题,相信这一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治理

  如再出现路面塌陷将对责任单位加重处罚

  对于市民担忧的西三环可能再次出现塌陷问题,西三环项目部一李姓副经理称,郑州市政府一直在行动,请市民们放心。

  他告诉商报记者,9月13日,由郑州市政府牵头,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听取了专家组及管线单位的工作汇报,要求各管线单位对自己的管辖范围进行深入排查。

  李副经理说,座谈会上,郑州市政府要求各管线单位于本周内,对郑州三环(包括南三环、北三环、西三环)进行全面排查,尤其是位于立交桥下管网众多的地段要进行重点排查;还要求相关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做好预防工作,杜绝再次发生塌坑事件。

  “各管线单位的排查工作正在进行,本周将向市政府递交书面调查报告。”李副经理说,排查结束后,如再出现路面塌陷事故,将对相关责任单位加重处罚。

  有工作人员透露,专家组已将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附近出现屡次塌陷事故的调查结果交于郑州市政府,相关单位已经上报郑州市纪委、郑州市监察局,接下来,将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但还需经过一定程序。

来源: 大河网 作者: 记者 徐方方 文张郁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