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钱塘江40多公里长古海塘屡遭破坏 将建博物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6 10:23:06
  上周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让许多人一饱眼福,但在古时候,气势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却让两岸的老百姓吃足了苦头。但是,就算大潮再怎么肆无忌惮,聪明的杭州百姓也有办法对付它——修筑海塘。

  古代钱塘江海塘工程规模宏伟、构筑精巧,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如何保护好钱塘江古海塘遗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昨天,在杭州市政协有关会议上,杭州市园文局透露,2012年,江干区在九堡文体中心前期建设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海塘遗址,将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筹建明清钱塘江海塘遗址博物馆,计划于2016年底开馆迎客。

  40多公里长的钱塘江古海塘

  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遭到破环

  据前期调查显示,目前,钱塘江两岸海塘总长306公里,现存海塘中石塘占二分之一以上,剩下的为土塘,其石塘长度和规格之多均为我国海塘中之最。

  在两岸海塘中,以钱塘江口北岸一带海塘工程最为险要,为历朝历代修治重点,是保护杭嘉湖平原安全的重要屏障。目前,在杭州段仍完整保留着40多公里长的吴越海塘和明清海塘遗址。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提出,钱塘江古海塘遗址位于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地面以下,分布范围广、路线长,与城乡发展关系相当密切。

  如明清钱塘江海塘和吴越海塘,贯穿西湖、上城、江干等主城区,北海塘和西江塘贯穿萧山区多个乡镇、街道,且埋藏不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海塘遗址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是,由于目前文物前置行政审批在程序、覆盖面和机制上还存在缺陷,对相当部分建设项目未能实施有效监管,造成一些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或者破坏海塘的情况屡有出现,生产建设对文物保护造成的环境压力仍然很大。

  规划控制涉及古海塘的建筑

  申请将古海塘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2006年和2007年,杭州市组织人员对海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系统调查,已基本了解海塘的范围和走向。钱塘江海塘(余杭段)、吴越钱氏海塘、明清钱塘江海塘、北海塘、西江塘已先后被公布为文保单位(点)。

  古海塘虽被列为杭州市文保点,但大多自生自灭。古海塘是线性文化遗产,有必要提升文物保护级别,尽量保持古海塘的完整性。

  对涉及古海塘的建筑要有规划控制,对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海塘地段应竖立保护石碑。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建议,联合嘉兴、绍兴、宁波等地申请将钱塘江古海塘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条件成熟可以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古海塘可挖掘的遗址还有很多

  再不抢救就有可能很快消失

  省钱塘江管理局认为,钱塘江古海塘可挖掘的遗址还有很多,比如建设钱氏海塘遗迹博物(展示)馆等等。

  钱氏海塘的兴筑对杭州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参考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形式,开挖一部分钱氏海塘遗迹建立博物馆对公众进行展示。

  同时提议建设古海塘文化公园。塘湾村因位于北海塘南转弯处而得名,这一段海塘中的兽头构建在钱塘江海塘中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塘湾村位于钱塘江险工段,故建造海塘时嵌入石兽头的构建可能是出于镇潮护塘的目的。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在海塘边建房,石兽、文字碑被填埋、毁坏,原有的近十处石兽头已经仅剩两处,再不抢救就将消失。

  目前,该村面临拆迁,如能结合规划古海塘公园,可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得以保护,同时也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此外,龙山闸、浙江闸虽已湮没在历史中,但作为钱塘江与运河沟通的最早工程,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在原址设立遗址标识,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措施。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