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从放牛娃到乡长再到村民代表 老党员楼连根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5 08:21:34

楼连根在劳作。通讯员周铭摄

  杭州余杭双溪,有位81岁的老人,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谁家有个烦心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他就是余杭径山镇化城五星组的楼连根,不过大家喜欢亲切地叫他老楼伯。

  他1952年参加工作,做过仓前供销社主任、双溪公社支部书记、太平公社主任、石濑乡乡长等。1962年,而立之年的他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承担国家困难,回乡务农。2003年4月他退休,最后的工作岗位是村民代表。

  别人跟他开玩笑:“人家是官越做越大,就你官越做越小。”对此,他毫不在意,更愿强调自己的党员身份:“我是一名党员,有60多年党龄。我们不比官衔,比工作劲道,比对社会的贡献。”

  去年中秋,他和杭州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合同,准备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

  从逃难的放牛娃

  到余杭第一批基层干部

  上周五,记者拜访了楼连根老先生。81岁的他,高高瘦瘦,皮肤黝黑,精神矍铄。他一直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报不完的恩。

  老楼伯生于1933年,襁褓中因战乱,随祖辈从浙江嵊县三界,逃难到了当时的余杭县双溪乡一带。

  他的童年非常艰辛,7岁没了娘,9岁没了爹,从此当起了放牛娃。饥饿和贫穷,是他对童年和少年的最痛苦记忆。成年前,一直由乡里乡亲帮助。

  1951年,组织开始对他进行扫盲。“学拼音,组织出钱让我去各地干校学习。从一个放牛娃,成了当时余杭县第一批基层干部,也加入了第一批共产党员。这个恩情,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不知该怎么报答。”

  老楼伯作为贫苦农民代表,积极参加党在新中国初期恢复生产、整治治安、土地改革等运动,踊跃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因体重不够,没被批准入伍。

  在组织培养下,老楼伯先后担任余杭县双溪乡副乡长,余杭县黄湖区供销社组导员,余杭县供销社组导科副科长、余杭县仓前区供销社主任、余杭县石濑乡乡长,以及余杭县瓶窑区组织干事等职。

  1958年3月,老楼伯被任命为余杭县石濑乡乡长。刚走马上任的他,却被县委组织部找回谈话,原因是,家乡建设需要他回去救急,职务是副的。

  他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回家乡当起副乡长,没半句怨言。

  “党对我有恩,我是党的人,党叫我干啥就干啥。”五十六年后,他说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饱含激情。

  1960年6月,老楼伯在瓶窑区公所工作。他3岁的二女儿发高烧,爱人束手无策,托人打电话到瓶窑区公所。

  由于当时他处在张堰抗洪抢险第一线,直到第三天,老楼伯才赶回家送女儿去杭州救治,但因延误最佳治疗期,女儿的病已转为脑膜炎,导致一级残疾。

  说起这事,老楼伯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情绪:“这件事,我一直觉得对不起女儿,对不起老伴。每次说起女儿,老伴都会哭,我愧对她们。但我当时在抗洪第一线,不能撤。那时家里也没电话,路也不通,我知道她们当时肯定特别无助,但真的没办法。”

  从乡长到村民代表

  他一直深得人心

  1962年,因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要精简干部。老楼伯作为领导,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

  从此,他从一个国家干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有人对他的做法想不通,他却说,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个人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

  此后,他当了十多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又当了3年多的生产队长。

  从1962年担任双溪公社立新大队支部书记的10多年里,老楼伯立志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他发动和组织群众开荒造地、开山凿路。

  他带头劳动,起早摸黑,重活难活抢着干,将近200亩化城洋的烂石滩改造成成片的大茶园。

  通过努力,大队的自备粮达到6万多斤。立新大队改造自然、改变农村的经验做法,曾上过浙江日报。

  除了带领村民改善了物质条件,他还是一位很仗义的大队书记。当时村里有位小年轻小胡,因是富农成分,谈了几个对象,都吹了。后来好不容易找了个姑娘,对方却提出一个要求:大队书记要亲自来迎亲。老楼伯为了小胡能娶上老婆,不顾当时罢免书记的风险,毅然前往亲自去迎亲。

  大队有几家困难户,他心里最清楚。逢年过节他都一家一家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红旗生产队篾匠阿唐是外来户,一家五口夏天没有蚊帐,他得知后,自己买来蚊帐送到家。篾匠囡子家里一家五口,就囡子一个劳动力,年过不下去,老楼伯前后拿出40元钱,给予日常接济。

  退休后仍在想

  自己还能做点什么事

  1982年6月,国家落实1962年精简人员回迁政策,当时不满50岁的老楼伯如果主动找组织的话,组织上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

  但老楼伯想的是,国家百废待兴,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而自己有劳动能力,能不找组织麻烦,就不找组织。因此,老楼伯放弃了人生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干农活是把好手,有的是力气,且从种子种下去到丰收,每一道工序,我都拿手。当时种田,我不第一个下田,是没人下去的,因为我技术比较好。”老楼伯说起干农活,还是有点小骄傲的。他用他的小骄傲,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

  前些年,不断有和老楼伯有相同经历的、当初承担国家困难返乡的人员找到他,要求他牵个头,到有关部门上访或信访。对此,他都积极进行劝阻和疏导。

  对于他们的责备,老楼伯只是一笑而过。

  2008年8月,一向身体很好的老楼伯,因结肠肿瘤,大病一场,手术治疗费,花去了家庭为数不多的积蓄,并欠下了一大笔债。

  余杭区委组织部得知后十分关心,把老楼伯作为特困户予以结对帮扶。

  帮扶两年后,在家庭经济状况稍有好转的情况下,楼连根主动写信给组织部,要求将帮扶对象名额转给更为困难的他人。

  从双溪通向南坞有条3公里长的砂石公路,每逢下大雨,路面总被洪水冲得坑坑洼洼,老楼伯总是背着簸箕、手握锄头义务修路,近20年来从不间断。他说自己是党员,修点路不足挂齿。

  2001年村道改造募集近2万,在当时每月只有200多元生活补贴的情况下,老楼伯挤出3000元,捐给村道改造建设之用。

  双溪村现任书记陈国强,很小时就知道老楼伯,很敬重他。老楼伯即使退休了,也一直有个习惯,喜欢在村里到处走走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帮得上忙的地方。

  2003年,陈国强还在卫生院工作。年三十,他在办公室值班,老楼伯来了,看到年轻人这么辛苦,年初一特意买了一袋苹果去慰问。

  “老楼伯现在是我精神上的风向标,工作中的老师。”陈国强说,原来自己比较懒散,上班经常迟到。后来被老楼伯感动。

  退休后的老楼伯,还经常找他聊天,探讨村里的管理和发展思路。

  现在,陈国强常常是最早到办公室的那一个,没事,也会在村里转转,摸摸情况。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走

  60年的党员生涯,老楼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报答党的恩情;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为党的事业再做点贡献。

  2012年,79岁的老楼伯还在琢磨着最后为这个党、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他每天看新闻,关心各类大小事情。

  在欣闻中央倡导党员干部要做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典范后,他毅然做出决定:和杭州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合同,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且不办丧事。

  在农村,要做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当时老伴不答应,哭着劝他:“人家都说入土为安,你走了,遗体捐掉了,要三年后才拿得回来。”

  于是,他一遍遍地游说老伴。去年中秋节,在子女支持下,老伴也点头答应了,他和杭州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合同,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

  楼连根,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平凡老人,他认为自己也没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又是不平凡的。

  他前行的每一步,都践行着他入党的誓言。

  他以自己的绵薄之力,集聚了积极向上、求真向美、奉献正能量。

  楼连根60年的点滴小事,给“最美杭州”现象增添了一道美丽色彩。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记者 章高航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