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简介: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城仅有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传统风貌最集中、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街区。东至县西街,南至皂木巷,西至上营街和下营街,北至新河沿,共9.3公顷。历史遗存有城墙遗址、周宣灵王庙、神农殿、天妃宫、天皇塔遗址及天皇寺等36项。截止到目前,水亭街两侧房屋修缮工作以及叶氏民居复建工程已经全面完工;游客接待中心、景观工程以及地下管线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70%,全工程计划2015年完工。
亮点呈现: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规划围绕城池篇、水上篇、坊巷篇、宅邸篇、商贾篇、古迹篇、礼乐篇、医泽篇8个主题。修缮古宅、雕塑小品、复原青石巷、优化街区环境、设道古器经营,再现明清繁华商贾市景。
“为了提高水亭门街区在建坊巷的规制,我们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依据当时明清街道各种不同的主题风格,给街道两侧68幢旧宅的门面设计了雕花,每一个雕花的花型、方位、角度我们都依照整个水亭门街区的整体房屋属性进行设计,保证美观的同时,也能够有所寄喻。”市城投公司建设科科长李诚勤说,如何承载厚重的历史又能焕发出水亭门街区的新活力,一直是他们致力研究的课题。
重塑古城风韵,还原历史尤为重要。邵子千,一名普通退休干部,为项目方提供了一组珍贵的照片。照片拍摄于1951年冬天,是透过水亭门门洞向外拍摄的水亭门码头的景象;市民徐先发、徐跃进兄弟俩则送来了保存完好的《徐氏族谱》。“上营街有徐氏宗祠,宗谱不仅记录了徐氏家族的变迁,还记录了水亭门一带的历史沿革。”据资料记载,明清时的衢州是浙西粮、盐、药材、木材集散地,而徐氏兄弟俩提供的《徐氏族谱》对水亭街的修缮、再现原貌提供了帮助。“我们还常常收到来自开化、常山、龙游各地市民寄来的各种照片和史料。”市城投公司发展科科长周立军感慨地说:“每一个市民,都是未来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的工程师。”记者手记: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保留着旧时的布局风貌,蕴含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成为衢城当代与过去对话的最佳媒介,是历史的缩影与沉淀,是衢州千年文化史的鲜活见证。适度恢复、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强衢州人的根脉意识,也为衢州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