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衢城西区部分道路与居民区交叉口的双黄实线划得不合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1 14:27:54

从“恒大”小区路口开出时,很多车辆直接越过九华大道的双黄实线。网友“cos8”摄

  -读者点题

  前天中午,市区网友“cos8”给记者发来邮件反映:在衢城西区,有部分道路与居民区交叉口的双黄实线划得不合理,让一些小区居民驾车出行时比较尴尬:压双黄实线是违法行为,可是从小区路口行驶到对面车道上,就要绕一个大弯。相关部门对于小区门口的双黄线设置,能不能更人性化一点呢?

  -记者核实

  出小区路口压了双黄线

  双黄实线是城区道路上的一种交通标线,它由两根黄色的并排实线组成,一般画在道路正中间,好像一条隔离带,把马路隔成了两个不同行车方向,行车时没有特别情况不能越线。

  通常情况下,司机们遇到这种双黄实线,都会依法行驶,但也有很多人为了方便压线而过。

  “前段时间我急着办事,从恒大的小区路口开出时,直接越过九华大道上的双黄实线向左拐,结果不小心和另一辆车蹭了。我不但被对方车主骂,而且还私了赔掉300块钱。”网友“cos8”在邮件中说。

  这件事情虽然是自己违法在先,的确有错,也很危险,但网友“cos8”却有话想说。

  “因为这里就是小区路口,如果要依法行驶到对面车道上,必须得先右拐开很长一段路,到另一个可以左拐掉头的路口再回来。一来一回,等于是多走了约两公里路,觉得绕行非常麻烦,最后很多人选择直接跨越双黄实线。”网友“cos8”表示,如果当初能考虑到这里是一处小区路口,使用允许左拐的标线,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交通违法行为了。

  网友实拍压双黄线行为

  “这几天,我专门去西区有双黄实线的道路上踩点,发现确实还有少部分路口也存在着类似情况,而且我还在几处路口抓拍到了一些直接跨越双黄实线左拐的行为,这种行为真的有些危险。”网友“cos8”把他抓拍到的照片也随邮件发送了过来,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图片能提醒一下驾驶员,也希望能请有关部门去思考与重视。

  昨天下午,记者根据网友“cos8”发过来的5张照片,找到了他认为双黄实线划线存在不合理的路口,分别是盈川东路河边埂村路口、盈川东路幸福医院路口、盈川东路柯城区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对面路口、芹江东路新湖玫瑰园小区路口、九华大道恒大御景半岛小区路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对着这几处路口的道路中间,的确都划着双黄实线,而如果要依法行驶到对面车道,的确需要绕行一段距离,也的确有一些车辆在直接跨越双黄实线违法左拐。

  方便和安全能否兼得

  “我们小区的这个路口,因为开车横穿马路,这几年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交通事故了。”盈川小区的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大家也知道双黄实线是不能越线压线的,但要拐到前面的九华北大道上,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那就只能绕两百多米从另一个路口拐回来,或者逆行一百多米从非机动车道到红绿灯附近穿过马路。但后面两种方式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比较麻烦。

  王先生表示,他相信有关部门如此划线是有一定依据与原则的,小区居民们在出行时的确还应提升文明依法素质。但有关部门在划线时也要考虑市民需求,别让直接跨越双黄实线这种违法行为成为小区居民们的无奈之举。

  -短评

  合情合理,更需合法

  相信这位网友的意见能代表不少市民的观点:小区门口的双黄实线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使进出家门的路有点“绕”;对面的马路明明近在眼前,同样需要绕行一大圈。从这个角度看,网友提的意见也是合情合理的,相关部门划线的时候,需要多考虑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地人性化一点。

  但是,请注意!眼下网友反映的“无奈压线”这件事,虽然合情合理,然而却是不合法的。你压了黄线了,就是违法了,就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标线没改变之前,车主还是要遵守现有要求,以恪守交规为前提,不能心存侥幸,为了方便而违法通行。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作者: 记者 龚诚良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