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外媒:苹果推智能手表和iPhone6以重振创新声誉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0 08:29:12
 

  9月10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周二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两款大屏iPhone和移动支付服务。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希望通过推出这些产品和服务,重振该公司作为高科技行业创新源泉的声誉。

  智能手表是库克掌管苹果以来推出的首款全新产品,该产品旨在将健康和健身跟踪功能与通信功能整合。其售价为349美元,将于2015年年初开始销售。

  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的移动分析师本伍德(Ben Wood)指出,苹果推出智能手表,将让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目前为止乏善可陈的产品类别。

  他说:“对于苹果的竞争对手来说,他们推出的同类产品受到市场冷遇,而今后处境将更加艰难。”

  确实,其它智能手表和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对苹果一直保持戒心。历史上,苹果颠覆了传统的音乐产业,并让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手机制造商如黑莓等陷入破产的边缘,而其iPad在一段时间内导致个人电脑销量出现萎缩。

  苹果在移动硬件领域拥有令人羡慕的业绩,但该公司通常倾向于不率先推出新的产品类别。苹果在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对手,如索尼、三星电子、LG电子和高通等早已经推出智能手表,尽管均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苹果手表的售价比一些人的预期高出很多,比最廉价版iPhone 6的合约价还要高出50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托尼·萨克纳西(Toni Sacconaghi)此前预计,如果苹果能以250美元的价格售出3000万部手表,这将使该公司营收增加约75亿美元。

  苹果手表有三种型号:普通型、运动型和豪华定制型(含有18K金版本)。该设备能否赢得那些追求时尚消费者的青睐,将是其能否成为一款主流产品的关键。一些已亲眼目睹该设备的批评者,给予了正面的初步评价。

  时尚网站Refinery29的一篇博客文章称:“相比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智能手表,苹果手表让人感觉非常修长。我喜欢它的优雅,以及它拥有三种不同的产品线,其中包括运动型和豪华型。”

  苹果希望周二的发布会能让人们感到惊叹,因此承受着巨大压力。智能手表的广阔前景,吸引了更多人出席苹果这次新品发布会,其中包括众多名人、时尚界编辑,甚至还有医疗行业高管等。

  苹果股价周二收盘时基本持平。一般来说,苹果股价在重大产品发布前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上涨,而在产品发布后因抛售压力出现下滑。

  大屏iPhone

  苹果周二还发布了两款大屏iPhone,分别为4.7英寸的iPhone6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它们将通过全球200多家电信运营商发售,其中包括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

  苹果还推出了一款被称为“Apple Pay”新的移动支付服务。苹果新一代iPhone均支持这一支付服务,该服务将于下月率先在美国推出。“Apple Pay”让用户在商店里可以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支付,而不用出示他们的信用卡或借记卡。

  Apple Pay的初期合作伙伴包括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梅西百货等。苹果通过此举,将得以收集有关消费者在实体商店购买情况的数据。在美国,仍有90%以上的零售额在实体商店完成。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 9月5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表示,移动支付功能将为苹果带来“美国最大的消费交易数据库之一”。

  新一代iPhone均配备“安全元素”芯片和NFC(近场通信)芯片。

  互联网支付网络Dwolla的CEO本·米尔恩(Ben Milne)表示,苹果凭借“Apple Pay”打造了一项流畅的用户体验,但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该公司如何应对美国老化的支付基础设施。

  米尔恩指出:“苹果支付服务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撑起该公司所希望打造的未来。”

  他进一步补充说,基于新一代iPhone销量巨大,Apple Pay将得到大规模的采用。但苹果要想让其新功能进一步普及,将不得不解决支付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来源: 网易 作者: 刘春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