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网传瘸子老头扎针下迷药遭法医质疑真实性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0 07:56:41

  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消息网络图片

  “吃完饭出门回来,碰到一瘸子老头,莫名其妙地拽了我手臂一下,瞬间手臂一阵剧痛,掀开一看,两个红点在冒血,想起朋友圈一朋友被下药的事情,我就开始头晕……”最近几天,微信圈里转发着类似遭遇“瘸子老头”下迷药的消息。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警方暂未接到任何类似报警。同时医学人士表示,目前暂无快速使人晕厥的迷药。现代快报记者李绍富微信疯传

  “瘸子老头”对女孩下迷药?

  自称遭遇“瘸子老头”的女孩在微信朋友圈里称,她是在南京玄武区丹凤街遇到这样的怪事的,当时发现自己手臂上有两个小红点,看起来像是被针头之类的物品扎伤,后来感觉头晕。为了防止自己晕过去,立即使劲掐自己的虎口,发现很疼。担心自己被人下药了,她赶紧跑到不远处的便利店,买了两瓶矿泉水喝下去,还是晕。还好,她家就在附近,最后几乎是连滚带爬回家的。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发这则消息的王某。王某称,是他微信圈朋友转发的一条消息,他发到网上,是想求证一下这种事是否存在。

  据他介绍,在他的微信圈中,还有一名女孩,称自己在仙林学则路附近,也遇到类似的事情。当时一个“瘸子老头”晃悠到她前面后,擦着她袖子过去了。“他过去后,我渐渐地要晕了,我连滚带爬地回到住处,睡了很久,醒来后发现手臂多了两道指甲划伤的印子,脸上也有过敏的迹象。”

  昨日,现代快报记者设法联系这名女孩,可一直没联系上。

  警方回应

  暂未接到类似“下药”报警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警方处获悉,近日有人晕倒的报警几乎每天都有,但都是因自身身体不好,或是喝醉酒。像类似与“瘸子老头”相遇后,怀疑被注射迷药而晕倒的报警,并没接到过。

  通过对这两则不同微信的分析,警方判断这两则信息雷同,有人可能改变时间和地点,以及具体的情节后,随意发的,极有可能是虚假消息。警方提醒,类似的消息,要核实后才能传播,否则很可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另据警方介绍,几年前,曾有人报警称被人用迷药迷晕。后来,警方调查发现,其中一名报警人王某,是因为患有幽闭恐惧症,突然病发产生恐慌症状,引起身体不适。而另外一名报警人曹小姐,称在地铁上被迷药迷晕。不过,后来经医院检查,她除了身体虚弱外,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不过,警方还是提醒大家,遇到可疑的人,请设法摆脱并报警求助。

  法医释疑

  扎一针就能迷倒人?不可能

  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的一名法医介绍,根据两位网友的描述,即使真有人对她们扎针,也不可能出现快速晕厥的情况。这名法医分析,按照微信圈里传的那样,“瘸子老头”和她们接触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使用注射类药物,不可能一针就戳到主血管或支血管中,最多是戳到毛细血管中。即使真有药物进入毛细血管中,要想发挥作用,也要过很长时间。

  这位法医进一步分析,导致人晕厥的原因很多,这主要跟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有关。一些在公共场合晕倒的人,怀疑被人下迷药,这也不太可能。因为吸入式麻醉药,只有在强浓度下近距离吸入,才会在短时间内致人麻醉。即使在半米内闻到麻醉药散发的味道,人们也不会马上失去意识。

  “就算是药效最强的药物,用毛巾蘸上后,捂住人的口鼻,至少要30秒钟,才能使其昏倒,如果是吸入式的,吸入时间要持续好几分钟,才会使人晕倒。”这位法医称,所以不可能出现被人下药而快速晕厥的可能,尤其是在户外开放的空间,更不可能。

  多地屡传“被针刺后晕倒”

  2014年8月14日晚上,黑龙江哈尔滨的沈女士在回家的路上,一根筷子粗的针头突然飞出将她扎晕。后来,警方证实这是有人用麻醉枪吹出的动物麻醉针所致。

  2014年6月29日晚,在广东珠海斗门井岸镇江湾中路,一名3岁女童与父母一起乘坐电动车行驶途中,被一支针筒扎伤头部后晕倒。警方认定,是有人在附近的树林里捕捉动物,不小心吹歪了麻醉针方向,刺中了女童。

  2013年6月份,广东佛山先后有3人被陌生人针扎几分钟后晕倒。后来,这些人被证实为药物中毒所致。

  2012年,陕西西安,也曾出现女大学生被针扎后,立即晕倒的消息。后来,当地警方证实是谣言。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