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文化责任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05 11:12:33
农村地区的文化大都是刀耕火种的农耕文化,受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沿袭下了许多陈腐的旧习。农民接受新时代思想和文化教育较城市居民时间较晚,比例太小,受教育年限较低,特别是对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及文化与经济的互补关系认识肤浅,这就决定了文化强农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农村学校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职能地位相符、教育对象集中、教学时间有保证、办学场地固定、教育专业具备等独特条件,其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要强农需先强校。
学校要深入开展实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和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像岳母教育岳飞“精忠报国”那样,更加重视理想和信念教育,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未来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文化立校和文化创新,积极传承地方优秀经典文化,让大众文化和地方文化深度融合,为农家子弟将来更好的文化深造和文化创造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走道德楷模塑造之路。教师的言行向学生乃至社会展示了自己的人格品位,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强烈的事业心,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及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坚守农村教育,守望农家子弟,用文明唤醒文明,用道德感召道德。坚信只要创建一所楷模学校,就有利于建设一方文明。
针对农村社会的各种乱象,加大对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怀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通过几代人革古弥新、夙夜不舍、薪火相传来塑造孩子文明的心灵。
立足社区求发展,有意识地用社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激发师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引导农村孩子热爱自然,热爱乡村,培养他们对乡村文化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用先进文化反哺家乡的游子情结;另一方面赢得村民对学校的重视、支持和信赖,村民情愿送子习文,学礼信善,代代守望土地,耕读相传,从而达到共享双赢的目的。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利骋
编辑:
刘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