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魅力乡镇 > 乡镇新闻
一村跨两省 一水共发展 开化霞川婺源东头和谐故事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04 11:23:43

  一村跨两省,共饮一河水,同修一条路。这是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和江西婺源东头村的独特现象。在并村之前,霞川村的河滩村是一个行政村,东头村的河滩村也是一个行政村,拥有共同的村名。一条小溪叫河滩溪,穿村而过,3公里长的河道属两省共有。8月31日,记者再次去采访时看到,10年前垃圾满河、不见鱼虾的小溪,如今已是干净整洁,鱼儿成群。不同省份,不同习俗,他们却因为一条小溪,发生了很多让人感慨的和谐故事。

  一条鱼儿不分浙赣双方共养

  溪水清澈见底,一群又一群的石斑鱼来回游弋。在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河滩自然村,记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但是,原来,因为电触药毒,鱼虾绝迹,垃圾成堆,这条小溪成了该村村民主任汪渭贤心中的痛。

  10年前,汪渭贤决定禁渔发展旅游,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捕鱼。但河道是共有的,你禁他不禁,这该如何是好。开始,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带头每天早上往河里撒饲料和嫩草,告诉江西村民,这个鱼是开化人养的。汪渭贤说,“这样他们就不好意思来捕我们养的鱼了。”

  婺源河滩村的村民看到老汪养鱼了,真的不好意思再去捕鱼了。但偶尔也有人夜里偷偷去捕。前年夏天,村里发现对面河滩村有2名青年捕鱼,被抓了个正着。别省人抓鱼,该怎么处理,这可难倒了老汪。老汪马上联系了东头村村支部书记邱润华,双方协商,共守村规,没收电瓶,罚钱警示。“他们这么支持,是我意想不到的。”汪渭贤说,只有双方共同禁渔,才能保护生态。

  今年,小溪里放养鱼苗,老汪带上几千尾鱼苗走到离村6公里属于江西地界的源头放养。“同一条河,不分上下游,都是一条河里的鱼,就不去分了。”汪渭贤说。

  而从去年开始,婺源也正式出台政策,禁渔保护生态。他们村也在源头放鱼苗。上游放鱼苗,不都游到下游的开化了吗?开始,村民都不理解。但是,现在他们都达成了共识,邱润华说,放鱼是仪式,提高村民护鱼意识才是关键。如今,河滩溪石斑鱼成群,加上近年来长虹乡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来河滩村赏鱼的人越来越多。开化霞川村接连开出了13家农家乐,生意红火,让人很羡慕。婺源东头村村民江灶顺,在河边也有一幢三层的房子,天天看着河里鱼儿成群,天天开心。他告诉记者,他正琢磨着学开化人办农家乐,也从乡村游人赏鱼中赚点钱。

  一份垃圾不分你我协力共管

  上游是婺源,下游是开化;这边是浙江,对岸是江西,要保证河道里没有一点垃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记者溯流而上3公里,不见一点生活垃圾。

  听说记者要采访,邱润华接到电话,很快就跑了过来。他一见面就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不久,东头村在全县村庄卫生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县里还组织人到这里参观学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有一半是开化的。”邱润华说,“没有开化的经验、推动和帮助,不可能有这个荣誉。”

  邱润华介绍,开化搞村庄保洁起步较早,在开化人的影响下,他们村民的习惯也在慢慢改变。去年,县里提出村庄保洁,他马上提议镇里到开化河滩村取经。

  此外,开化河滩村还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邱润华说,在两省两村交叉居住的部分,居民垃圾清理各自解决,但他们的垃圾处理却交给了开化。这样做,两村不用重复设置垃圾回收中心,减轻工作压力。去年,上游东头村上潘自然村进行村庄卫生整治,硬件建设,资金有缺口。汪渭贤知道后,就和村干部商量,拿出5万元资助上潘村。“他们村子卫生搞好了,我们下游的河道也干净了。”

  一条公路不分两省共奔小康

  在霞川村有一条乡村水泥公路直通江西婺源县江湾镇政府。两边的村民出行都很方便。十几年前,这马路只修到了河滩自然村,村民们出行很不方便。

  汪渭贤介绍,十几年前,村里筹资30万元,决定从河滩村修一条3里长的公路,直达两省交界处的下潘村。可要修这条路,要占用江西河滩村一亩多田。占到田的江西河滩村民不乐意。江湾镇政府得知此事,马上出面协调,很快就处理好了。4个月后,一条水泥马路就修到了上潘村村口,并架了一座1米多宽的水泥桥连接上潘村,方便村民走路。

  邱润华介绍,在不通公路的时候,省界附近的江西村民想到江湾镇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如今,路修到了村口,他们都喜欢到开化采购物品,方便了江西村民。

  6年前,江西江湾镇也从那边开始修乡村公路,修到上潘村自然村,他们在村口挨着开化人修的桥,又架了一座1米多宽的水泥桥,两桥合一,就成了一条公路桥。邱润华介绍,他们与开化霞川村正共同努力,打算将这座连接两省的合并桥重新修建,建一座“无缝”的桥。除了这座公路桥外,河面上还有六七座小桥,供一村两省两岸村民行走。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汪培坚 通讯员 徐祝安 汪东福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