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女孩失联或被害事件,以至于媒体哀恸地称刚刚过去的这个八月为“女孩黑色八月”。我们的社会确实该反思,这样的悲剧究竟如何杜绝?
最需要反思的自然是安全教育的缺失。“黑色八月”的案件中,有好几起案件源于女孩缺乏戒备心。作为亡羊补牢的一种手段,近期网友开始转发民间版的各式“女性防范手册”,但人们发现,各类手册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一些招数不管用甚至适得其反。人们迫切希望官方和学校能在安全教育方面负起应有的责任,切实提升女性安全意识,强化女性风险防范能力。
清华大学酝酿安全教育课,无疑契合了社会需求和女生的心理需要,非常及时,值得肯定。这样的课程首先要让女大学生提高警惕,能识别各类坏人的伪装,不至于轻易沦为待宰羔羊;其次是让她们掌握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假意顺从、伺机逃脱,什么时候应该大声呼救等等。
在大学补上安全教育课当然有必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课居然到大学才上,又何尝不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缺失的明证?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应该从小就接受安全教育,让安全防范意识根深蒂固地印在脑海中,如此才能在危险发生或临近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
当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逐渐看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宣传自我保护理念。如今年2月,在新出台的《泸州市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出现了一条特别的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在校规中出现这样的内容值得我们欣慰,但更关键的是,中小学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来讲解为何会出现这类校规,如何操作与防范。如果中小学将安全教育的课程统统砍掉,只等着学生去大学里补,那我们担心的就不只是类似悲剧会不会再度发生的问题,而是有多少学生会常识缺乏,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当然,真正保证女学生们的安全,最好的办法是标本兼治,一方面学校、家长要对女孩子加强安全自护教育,一方面当地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出租车的治安管理,加大对黑车打击的力度,这样才能为女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出行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