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校门口的垃圾孩子该不该捡起来 有个热心家长看不过去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02 09:08:41

昨天下午4点,记者在市区某小学门口看到,大家对地上散落的垃圾视而不见。

  前天,蒋小姐送弟弟去江南某学校报到,看到学校门口的地上,散落着几张宣传单。她在校门口站了几分钟,进进出出的小学生有不少,但没有一个把地上的废纸片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

  “我们小时候,老师可不是这样教的啊……”她一边拍了照片,一边带着弟弟,把地上的废纸片都清理了。回去之后,蒋小姐忍不住把这件事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现在的小学生,难道就是这样教育的吗?”

  她没想到,原本就是几张纸片的小事,却在朋友圈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态度A:不捡

  孩子不是环卫工人

  谁规定一定要他们捡垃圾

  看到蒋小姐的这条朋友圈,几个当妈妈的朋友们不乐意了,甚至有些生气。

  “谁规定一定要捡垃圾的?孩子们又不是清洁工人。”她的同事小妞妈妈发完这条评论,又私聊给蒋小姐发了几句。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每天垃圾这么多,为什么要求孩子们看到一定要捡,万一有什么病菌呢?”小妞妈妈的话后面,还搭配了一个发怒的表情符号。“你自己想想,要是你在办公室或者路上看到纸片垃圾什么的,你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吗?对孩子们不要这么苛刻。”

  这一连串的话发过来,把蒋小姐吓到了。“我当时就想要不删掉那条朋友圈吧。”蒋小姐说。

  捡垃圾属于学生德育范畴

  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示范

  蒋小姐的朋友圈里,也不都是坚决“不捡”的家长。

  “怎么创卫也没用啊,现在的孩子垃圾都不捡了。”她表妹跟着吐槽。

  “我们小时候老师经常教育我们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还能拿小红花呢。”蒋小姐的表哥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捡垃圾,有可能是弱化德育的结果。

  金华市东苑小学校长夏美丝则告诉记者,看到垃圾要捡起来属于学生德育的范畴内,“我们学校也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卫生意识”。

  “如果校门口有垃圾,希望学生和家长可以弯下腰捡起来,家长用亲身经历教育孩子,这样效果是最好的。”夏校长表示,“其实不单单是在学校门口,在商场里,广场上也都存在乱扔垃圾的陋习。教育不单单是我们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配合,希望我们为了孩子一起努力。”

  不能强求孩子太多

  只要不乱扔垃圾就行

  听蒋小姐说了这件事,记者昨天也去了市区的三所学校转了一圈。由于这两天正好是学校开学、报到的日子,各种宣传单页的确很多,地上随处都能看到。

  记者站在校门口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哪个学生去捡,很快,环卫工人就来清理了。

  随后,记者在婺城区一家国际学校采访时和校长聊起此事。“现在学生的教育工作的确挺难,不过也不能强求孩子们太多。”她笑着说,“如今的教育就是我们不要求你随手能把垃圾捡起来,只要你不随手扔就行,你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随时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

  记者手记

  捡垃圾这回事

  你怎么看

  从捡垃圾联系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讨论并不新鲜,但各位看官的观点倒是越来越分化。

  比如几年前某省干部考试出现了“捡垃圾”式的面试题,网上也有不少帖子提到企业用捡垃圾、扶椅子之类的细节当作面试考题。与过去“要重视德育细节啊”之类的感叹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类似的考题是否合适、是否有必要。

  可是大家还记得吗?就在几个月前的世界杯上,有一则日本观众散场前清理座位垃圾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只不过,我们在感慨之余,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是难做就不做或降低标准做,还是像夏美丝校长说的那样,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率先垂范,成为孩子们的好榜样?

  如果是你和你的孩子遇到了这些纸片,你会怎么做呢?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实习生 朱旦鸿 记者 张姮 俞跃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