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城市青少年运动与膳食干预项目”第一期基线调查报告发布,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天摄入油炸类、过咸或过甜零食;仅三成多的中小学生每天会运动一小时以上,本次调查还涉及那些内容,健康专家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中国城市青少年运动与膳食干预项目”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项目第一期自今年3月在北京启动,主要在青海、山东两省6座城市24所项目学校的3万名7至15岁中小学生及家庭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深入的基线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中小学生群体中,膳食不均衡、运动缺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天摄入油炸类、过咸或过甜零食;而大约20%的小学生和30%的中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
每天会饮用白开水的小学生占调查对象的68.25%,中学生则为56.80,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学生并不是每天饮用白开水,而是饮用含糖饮料等饮品替代。
调查同时显示,仅有36%的小学生和33%的中学生每天会运动一小时以上;放学后静坐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小学生占比67%,中学生更达88%之多;仅有40%的小学生和20%的中学生会在周末参加户外运动。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初中的饮食和运动的健康行为普遍低于小学生,这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并其自理能力加强,并且家长的照顾逐步弱化等因素有关。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中国城市青少年运动与膳食干预项目”第一期基线调查报告在青海发布后,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相应制定的第一阶段干预方案也随即启动,《青少年膳食和运动指导手册》同时发布。
根据调查,小学生了解饮食运动知识的来源,第一是老师,其次是父母和课外读物。而初中生了解饮食与运动知识的途径第一位的则是父母,接下来才是老师和课外读物。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着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
10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青海、山东、浙江、武汉等多个省市地区的项目学校教师、健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与费列罗员工志愿者将在青海进行20小时的专业健康教育培训。
实施方案将以学校为基点,辐射家庭和社区,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膳食运动知识教育、开展面向教师与家长的健康知识讲座、改善学校物质环境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帮助试点学校建立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创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