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本科新生入校后有机会转专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25 15:03:35

  北京2014年高招录取工作已顺利结束,8月底9月初,本科新生将陆续迈入大学校门。大多数本科新生因考上大学而高兴,但也有部分人对专业不满意。有关院校招办负责人提醒,本科新生入校后有机会申请转专业。

   转专业有三种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高校给本科新生提供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大致有三种方式。

  一是有的高校实验班面向新生选拔。如:中国农业大学将选拔90名2014级新生进入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农村区域发展(国际发展)、农业工程(中外联合培养)等4个专业学习。学校招生办主任周旭峰表示,本次选拔等同于转专业,根据学校规定,已被录取到该校烟台研究院各专业和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及外语类保送生、定向西藏就业、少数民族预科班等特殊类型新生不具备报考资格。其他符合条件的新生可按学校要求按步骤参加选拔。

  还有不少学校也设有实验班,从录取的本科新生中选拔学生。一些高校新开设的实验班或新成立的学院,其学员也从本科新生中选拔。北京大学今年开始设立的“整合科学实验班”,首批拟选拔招收20名优秀理科本科新生。北京工业大学今年试办的樊恭烋学院将从2014级录取的理工科专业新生中,选拔30名优秀学生。

  二是有的高校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可选择专业方向。北京科技大学不少专业按大专业和大类招生。如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统一招生,两年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等7个专业方向之一进行学习。

  三是新生完成一年或两年学业后,达到相关要求,可申请转专业。这种现象很普遍,多数高校会给学生提供转专业机会。

   转专业有条件限制

  各高校对转专业都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学生要提出申请,通过相关测试,还要受到名额等限制。

  本科新生申请转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据了解,高校对转专业申请一般有限制,通常要得到双方院系许可,还要达到相关条件要求,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此外,大部分院校转专业有名额限制。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虞立红介绍,学校普通生转专业政策没有变北,转专业不设出门门槛,经过拟转入专业考核,合格即可。各专业接收考核合格的转入人数不能低于该专业一年级在校生的5%。

  北京交通大学招办副主任闫立介绍,学校给本科新生提供转专业机会,北京籍考生申请转专业条件相对比较宽松,符合条件的都可申请转专业,但国防生等定向培养专业和中外合作专业除外。学校在一年级下学期会组织统一的转专业考试。近年来,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人数占申请人数的70%左右。

  北京科技大学除招生时有特别约定的学生(外语保送生、提前批录取的学生)外,所有必修课成绩合格的在校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学年末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各专业对转出人数不做限制;申请转入人数未超过专业可接收限额时,不限制学生转入。

  首都师范大学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两次转专业机会。学生可在入学一年后至第二年内申请转专业。根据学校要求,符合条件的考生通过考核并经批准,可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转专业不能盲目选择

  有关高校招办负责人认为,高校转专业为学生就读感兴趣的专业增加了一次机会。想转专业的学生,对申请转入的专业确实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成绩做出科学选择,尽量避免盲目转专业。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小郭建议,学生选择转专业,不能盲目。首先要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综合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本人是否能跟上进度,以及学习年限是否需要延长等。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考虑转专业的本科新生,进入大学后也要认真学习,不能荒废学业,因为不少学校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等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来源: 教育部网站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