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位小朋友都听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小矮人们在童话里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免身材过于矮小。
昨天上午,宁波市妇儿医院举办了一场“关爱儿童、关注矮小健康讲座”,钱江晚报记者从讲座上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数字:据测算,宁波市4~15岁的矮小患儿高达12万人左右,但接受正规治疗的,只有1000人左右,治疗率不足1%。
市妇儿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孩子长个晚”、“长得慢需要补一补”……诸多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孩子错过了治疗矮小症的最佳时机,一旦孩子十几岁后骨骺线闭合,再想长高就不太可能了。
四五岁了身高不到一米
医生说是矮小症
糖糖(化名)今年6周岁了,身高107厘米,站在同龄的男孩子堆里,比其他孩子矮一截。
原来,糖糖从小就比别的孩子矮,但爸爸妈妈都没放在心上,觉得作为父母身高都“达标”,孩子也不会差,可能长得晚,过几年就会突飞猛涨了。
过了4周岁,糖糖的妈妈心里越来越没底了,别人家的男孩儿四五岁都已经110~120厘米了,自己儿子只有90多厘米。
去年,妈妈带糖糖到了宁波市妇儿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任张建萍告诉她,糖糖生长激素严重缺乏,身高上看已经属于矮小症。
从去年7月起他开始补充生长激素,一年下来,长了十多厘米,“前两年,他每年平均只长高4厘米,为了孩子的身高,我们会坚持给他治疗。”糖糖的妈妈告诉记者。
每年长高不到5公分
最好到医院去检查
据测算,宁波市矮小患儿超过12万人,但目前只有1%的孩子在接受正规治疗,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内分泌科陈崇毅主任医师说,这主要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身高已经成为一种疾病,盲目地以为“补补就好了”、“孩子长得晚”。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目前属于身材矮小的范围?陈医生说介绍,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形象一点形容,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每年长高不到5cm,就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及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就诊。
最好在进入青春期前就诊
十几岁骨骺线闭合就不再长高
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宫内发育迟缓,就是出生时体重和身长都低于胎龄正常值,陈医生说,这些孩子在出生两年生长发育追赶迅速,大多能达到正常水平,如果在3周岁生长仍滞后,就要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孩子长期慢性腹泻;有严重的肝、肾、心脏病及内分泌疾病;遗传和先天性疾病都会导致矮小。
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青春期延迟等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更是常见,还有不少孩子是“特发性矮小”,就是找不到原因。
张建萍主任强调,家长一定要及早重视儿童身高问题,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所以不停地给孩子进补,其实营养过剩容易引起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骨龄会提前闭合,反而会促成矮小症的发生。
“家长的认识很重要,一旦孩子生长速度明显缓慢,要尽早检查。目前国内接受矮小治疗的患者, 70%的年龄段在10~13岁,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治疗难度大、可治疗的时间短,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就接近闭合,这就意味着没有长高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