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军团”们以低门槛和高收益率迅速走红,开启了“草根”理财的新纪元。传统金融机构在倍感压力的同时展开狙击,理财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电商系、银行系、电信运营商系、保险系等都开始争先恐后分一杯羹:互联网理财市场真正进入了“战国”时代。
电商系:“宝宝们”的神话正在破灭
去年6月,余额宝的上线搅动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其成功模式令众多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地复制,一时间,“宝宝”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过去的一年,宝宝军团以其低门槛、高收益率在草根理财市场掀起了一场“狂欢”。电商“宝宝”们的实质是货币基金。与传统货币基金相比,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实现了货币基金的T+0赎回,流动性更强;随时提取,理财购物两不误,迎合“小白”需求。
然而,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下滑,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开始下降。曾经风光无限的“宝宝”类理财如今正跌下神坛。进入8月份,电商系“宝宝”类理财7日年化收益率正式宣告“破5”进入“4”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宝”军团预期收益下滑的背景下,电商巨头逐渐将触角伸向票据理财新战场。不过,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票据理财,一般会结合线下做其他套利业务,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此外,与票据理财挂钩的银行承兑汇票存在假票、被止付、被冻结和延期支付等多种风险。
银行系:奋起直追收益率4.5%左右徘徊
互联网“宝宝”的出现以及规模的迅速扩张,让传统银行业寝食难安。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强势“入侵”,传统银行也开始出击,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纷纷推出自己的“宝宝”产品,近期的直销银行更是强势发力,抢滩互联网理财市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互联网“宝宝”收益率刚跌破5%之时,银行系“宝宝”的收益率还很坚挺。有理财规划师表示,货币基金大部分投向银行同业存款以获取收益,去年流动性不足,使得银行愿意用较高的成本吸取互联网公司“宝宝”的资金。然而,今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货币流动性比较宽松,且从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大背景来说,银行业内也更倾向于先吸取同行资金,从而间接推高了银行系“宝宝”的收益率。
不过,随着市场资金面宽松,银行系“宝宝”也没能守住5%的门槛,目前多个银行系“宝宝”收益率在4.5%左右徘徊。
电信运营商系:预存话费变理财资金
正当互联网、银行为宝宝理财产品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坐拥庞大用户的三大运营商也“趁火打劫”,加入了这场混战。日前,中国移动与汇添富、聚宝贷合作推出“和聚宝”,加之此前已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中国电信“添翼宝”、广东联通“沃百富”,三大运营商均已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
相对于余额宝等理财“宝宝们”主打“高回报、低风险”大旗外,运营商的“宝宝们”更注重利用激活话费、生活服务等多种特色服务来吸引用户,抢占市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将用户预存话费盘活,不仅能吸引用户预存更多话费,还可提高用户黏性。
不过,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醒广大用户,在投资此类理财产品时仍应综合考虑该产品存取便捷度、投资收益率、安全性等方面问题,毕竟这是投资。
保险系:预期收益率并不保险
依赖第三方平台的大流量和高收益等因素逆势而上的保险系“宝宝”风头正劲,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热销的保险理财产品中,一年期的保险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基本都在6%以上,部分3年期产品则可以达到7%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其他“宝宝”类产品,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优点在于附加了保险保障功能,缺点在于资金不能自由申赎、产品保障功能单一。
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醒投资者,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在推广宣传中提到的超高收益率,并不能够保证实现,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前还需全面了解,并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
不管选择何种方式,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采用了互联网作为资金划付的渠道,其安全性始终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混战”阶段的理财市场。许多金融产品在经过包装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平民化理财产品,而此类产品监管机构尚未出台监管办法,所以还处于一种“管理真空”的状态。不过,许多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风险,冲着高收益的噱头奔向此类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日旭表示,当前互联网理财普遍打“价格战”,但是投资者不能只看收益,而忽视了对投资标的和风险结构的分析。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这种“只看收益率,忽视风险”的行为不可取,理财还是谨慎点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