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愿开放场馆的主因在于考核制度
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承担了无限责任,而在开放学校场馆设施这件事情上,校长们明显内生动力不足。
天津市河西区土城小学校长魏庆钢经历了安全事故、上级不理解等多重困难,依然坚持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因为我是体育教师出身的,我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虽然阻力不少但还在坚持干。”他说。
常州市高级中学原校长韩涛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应该回馈社会,让广大市民使用。
记者曾经对十几所学校进行采访,发现只要是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校长认识都很到位,绝大多数是由于他们爱好体育或者本身就是搞体育出身,相反由于制度或规定要求开放的个别学校往往做不长久。
在开放学校场地的过程中,校长的认识和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体西可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利红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工作,他设身处地为校长辩解:“假如我是校长,我为什么要开放?社会责任、校区共建、为居民健身提供方便等,这些理由好像跟校长并没有太大关联。”他认为,学校体育场馆不开放的根本原因在校长,而校长不愿意开放的根本原因在于考核制度。“如果把学校体育场馆是否开放作为校长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比如占5%,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一直被当作体育部门的工作而非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在做,因此始终不能真正得到开放主体——学校和校长的支持,这也是校长内生动力不足的主因。一旦有一天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纳入学校考核、校长考核的体系中,那么,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一定会顺利得多。
社会支持,政府买单,学生来锻炼
一年一度的常州市阳光体育夏令营近日在该市飞龙体育公园拉开帷幕,该市近千名中小学师生参加了夏令营的开营仪式。该夏令营活动项目达三四十个,活动营地有78个,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学生可就近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与活动的学生达数万名。“只要10分钟,就可以在附近的学校里享用假日免费运动餐。”甘亦农说。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免费夏令营中,常州市采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形式,积极鼓励企业支持孩子的假期运动,每年的活动都由企业出资,孩子免费参加。2014年,该市政府加大力度出资近百万元用于支持公益夏令营。
2014年春季,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的3点半至5点这段时间安排课外活动,财政部门将按照学生人头给予补贴,拟投入5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今后即使是在节假日期间,学生们也不用发愁没有地方活动或收费高没处锻炼了。
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颜纳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北京市体育局和教委将在促进两个开放上下功夫,一是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全面开放,另一个是促进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开放。他说:“只要是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无论孩子们怎样‘花钱’,今后都将由政府来‘买单’。”
在中国教科院体卫中心主任吴键看来,政府为学生体育锻炼“买单”将成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选择。
除了政府“买单”,一些地方正在尝试引入第三方化解风险。为了消除学校对意外伤害和场地器材损耗等方面的顾虑,浙江省慈溪市文广局引入宁波文化广场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慈溪分公司作为第三方,负责城区18所学校的体育场馆运营。学校体育设施的自然损耗学校先行支付、财政后期拨款,由政府“买单”,场地开放采用实名制并记录指纹信息,由第三方提供意外伤害保险。
对于引入第三方的做法,吴键拍手称好。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介入学校体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有条件的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解决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学校体育缺乏师资、场地器材等条件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第三方托管应该成为一个方向。这需要体教两个部门认真研究,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