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暴力伤医者寸步难行,让依法维权者心悦诚服,“医闹”才会越来越少
近日,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一名产妇在分娩中因出现羊水栓塞,不幸死在手术台上。随后,家属砸开手术室门强行进入,并围堵打闹医院。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转瞬间就消逝了。对于家属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事实。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住院分娩是“痛并快乐着”,“一人住院,两人出院,全家欢喜”,不可能发生意外。然而,孕产妇分娩毕竟是有死亡概率的。例如,羊水栓塞是产科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很低,但死亡率很高。这就是医学的风险性,可以预见,无法避免。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指出,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的确,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增加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也助长了人们对医学功能的过度期许。很多人甚至认为,活着都是正常的,死亡都是非正常的。只要病人死在医院,就是医生放弃责任、背弃诺言,并成为其索赔的理由。事实上,医学不是神学,不能包治百病。医生治得了病,但救不了命;医生可以保证好好治,但无法保证能治好。
从患方来说,应该理解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即便发生医疗意外,也应坚持理性的态度,分清责任,依法维权。不能认为只要人死了,就是医生草菅人命。如果蛮不讲理,打闹医院,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事态,得不偿失。其实,没有一位医生愿意手术失败,很多失败都有客观因素。如果患方能多一分宽容,医生就会多冒一分风险,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所以,无论如何,请给医生一个愿意冒险的理由。否则,医生就会采取防御性医疗,回避风险,最终还是患者受害。
从医方来说,应该依法尊重患方的知情权,主动加强与患方沟通,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例如,遇到特殊病情,让家属及时了解抢救进程,甚至亲临抢救现场,见证抢救过程,这既有利于家属了解病情进展,也有利于展示医院所做的努力。如果家属全程参与医疗决策,就会更好地配合抢救。即便出现了意外,患方也容易理解。如果医疗决策过程不透明,加上医患沟通不到位,难免会让患方疑窦丛生,最终导致冲突爆发。为了避免患方“人财两空”的结局,医方还应备好两根“安全带”:一根是给医生的医疗责任险,一根是给患者的医疗意外险。如果有了“双保险”,医患冲突就会减少。
从政府来说,应该建立医患纠纷的“缓冲带”,避免医患双方发生正面冲突。首先,坚持对医疗暴力“零容忍”,一旦出现打砸医院行为,警方及时出警,维护公共秩序,不允许发生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其次,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法律维权机制。无论是人民调解,还是司法诉讼,都不是“和稀泥”,更不是“花钱买平安”,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让当事者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如果医方存在失误和过错,就应坦诚公开事实真相,这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也有利于医学进步,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如果医方尽心尽力,没有过错责任,就不该轻言赔偿。因为赔偿的前提是有过错,而不是患者死亡。有过错则赔偿,无过错不赔偿。如果没有鉴定结论,就逼迫医院赔钱了事,那肯定是一笔糊涂账,既难以让患方满意,也无法让医方服气。事实证明,一味息事宁人,草草“私了”求和谐,不仅换不来和谐,反而埋下更大隐患。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医疗意外不可避免,但医患冲突是可以避免的。以法治思维代替片面维稳思维,是化解医患纠纷的治本之策。只有让暴力伤医者寸步难行,让依法维权者心悦诚服,“医闹”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