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故宫的西北一隅,尚未对游客开放的慈宁宫保持着宁静与神秘,与其他宫殿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京晨报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明年10月前,故宫西部将整体对外开放,届时,慈宁宫、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将揭开神秘面纱,向游人展示它们尘封的历史。
现场探访院落深幽原为礼佛之所
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走进慈宁宫西南侧的慈宁宫花园,顿感幽静肃穆(如图)。在故宫博物院网站对此园的描绘中,有这样的表述:“在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慈宁宫花园是唯一能令前代后妃们寻得心灵慰藉的轻松所在”。
“花园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一些建筑是佛堂。所以给人以幽雅脱俗之感。”故宫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尚国华领记者来到临溪亭前,边游览边介绍说,院落以前一直保持原状,从未对外开放。
2011年花园开始修缮,2014年竣工完成,总共长度为130米,宽度50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共有11座建筑。此次重点修缮的是咸若馆和临溪亭,两个建筑因后期发现结构有些改变落架大修,剩下的建筑为正常的维护和保养。此前,修缮技艺师发现,咸若馆的前柱向外倾斜80厘米,这次把柱子拨正。“按照文物保护原则,要最小干预,能不落架的就不落架大修”。
如今,古建修缮的脚手架等已经拆除,咸若馆和临溪亭在绿阴掩映下,露出惊艳容颜。咸若馆檐下的彩画有些褪色,但是仍能辨认出栩栩如生的两条龙,精致异常,廊柱间的雀替、斗拱小巧细致。
技艺传承培养古建修缮人才
提起古建修缮技艺,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主任付正东称,上世纪50年代故宫面临对外开放,但并没有自己的古建施工队伍。当时,单士元先生请来营造厂“十老”——10位在古建“八大作”(瓦、木、油、彩画、裱糊、土、搭材、石作)技艺上鼎鼎有名的老工匠和他们的徒弟。“过去这个行业冬三月干不了活,请他们的条件就是冬天不扣锅,照样发工资”。这就是新中国故宫古建工匠中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骨干。如今,技艺部的工匠是第三代传人,也即将面临退休。去年11月,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培训班开班,将培养更多适应故宫修缮的专业技术人才。今年8月,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未来也将编写标准,探索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理论。
付正东还表示,古建修缮目前正作为“文化工程”来做,要有工期、预算、方案等。但实际情况是,古建修缮往往看不到建筑内部发生的变化,需要“打开来看”,很多问题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面临资金缺口和项目变化等问题。他建议,古建修缮应按可移动文物修复的理念来做,不能操之过急,而不是按照“工程”理念做。
修缮计划今年开修4处古建
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介绍,2002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修缮,预计2020年完工。从2009年起,故宫修缮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修缮阶段,“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文物建筑”。
据介绍,故宫目前每年开工4至5个古建修缮项目。2013年重点项目工程开工9项,其中慈宁宫花园修缮工程、东华门修缮工程等竣工,午门雁翅楼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开工。今年将有7项工程陆续开工,其中正楼展厅等4项已开工。
明年10月前,故宫西部将整体对外开放,届时,慈宁宫、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将揭开神秘面纱,向游人展示它们尘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