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寻访南湖寺遗址
庄月江
前些日子,我陪杭州友人寻访过三藏寺、祥符寺与莲花寺的遗址,唯独未去南湖寺遗址看看,总有一些遗憾。因为衢州这四座古寺,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叶,著名高僧弘一法师都曾驻锡。
关于南湖寺,史料几无。民国《衢县志》引用嘉庆《县志》记载,只寥寥几笔:在城北五十里峡口村。寺颇宏伟。门有明万历戊午(1618)叶秉敬题“南湖禅寺”。民国《衢县志》又补上一笔: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今废。
弘一法师于民国二十二年(1923)秋第二次到衢县莲花寺驻锡,并在城东南全旺三藏寺与城北南湖寺小住,离同治十三年(1874)南湖寺重修只有四十九年。僧舍既可容法师小住,说明当时的南湖寺尚具规模。可是,当民国十五年(1926)郑永禧先生编成《衢县志》时,南湖寺已“废”。也就是说,半个世纪前重修的南湖寺,此时已僧去庙空。由于无史料可寻,个中原因,无从知晓。但是,寺既“废”,殿犹在。不久,当地士绅中的有识之士,便在空寂的南湖寺里办起了村级小学,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南湖寺既在峡川,我想总有遗迹可寻。于是,就邀昔日同事海岩先生与峡川镇镇政府小祝女士联系,请她找一位了解峡川往事的“老土地”同往。出生于1957年的杨土荣是峡川镇文化员,一提起“南湖寺”遗址,连说“知道知道,老地方就在是峡川镇中心学校”。
峡川镇中心学校现有一千余名师生,校舍规模宏大。四层教学楼前大树成荫,花木扶苏,草坪竹篱,环境优雅。我们进入校舍大门时,一位老师迎了上来,招呼小祝和土荣。当他听说我是来寻南湖寺的遗址时,挺高兴。他也知道弘一法师曾在这里讲过经,当然是小时候听大人说的。不过,他与土荣都在这里读小学,而且高中毕业后也都留下教书,对这里原来的环境很是了解。土荣问他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存在的那口古井还在不在,他说早已填掉了。言外之意,偌大的校园里,南湖寺的遗物消失殆尽。他一边向我们介绍他生活过的古庙情况,一边指着草坪东头的一个位置,说那里原来是僧厨的所在,那口井的遗址就在那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新校舍时,那里还发现了几只大水缸。
这位与土荣同庚、小学同学、曾经同事过的老师,名张国金。张老师记性很好,对他读过书的和正在教书的这所学校,充满了感情与自豪。他说,即使现在,他读小学时,南湖寺的规模与建构,也画得出来。当时南湖寺虽然破败,但五进的殿堂仍在,何处长廊,何处院门,何处放生池,以及郁郁葱葱的古樟古松,一提起,全都会在脑海里浮现。我对他与土荣说,自己上个月去过莲花村和三藏村。在莲花寺遗址,除了看到一些散落在村民家用作台阶的石条,或放置在村民家门口用作花盆塾石的柱礎,还在莲东村村民毛德昌老人家看到了一块“莲华寺”原匾。在官山底的三藏寺遗址,除了一枯一荣两棵千年罗汉松,还看到了一只石头马槽。听我这么一说,小祝与土荣马上说,镇政府办公室砌台阶的条石,都是南湖寺拆下来的墙基石头。镇政府院子里也有一只石头马槽那样的东西,还有一些石头柱礎。
听他俩这么说,我如获至宝。一行人随即赶回镇政府。
弃置在办公室后墙边那只整石凿成的石槽,中径一米多,半月形,应当是南湖寺里的水缸,虽然缺了一只角,仍然非常珍贵!在办公室前面围墙墙角,堆着一堆柱礎,有圆形的,也有莲花纹饰的,一看就是古庙的建筑构件,是前些年文物普查时杨土荣从村民家收集来的。
峡川之行仅两小时,收获却丰。一是脑子里有了南湖寺“寺颇宏伟”的实感,二是结识了几位热爱峡川今昔的朋友。顺便说一下那位题写“南湖禅寺”匾额的叶秉敬。叶秉敬是峡川人,明万历辛丑(1601)进士,官声甚佳,著述亦丰。《浙江通志》称:叶秉敬“榷荆关,有宽政。守大梁,督学中州,士民称之……秉敬淹贯万卷,著述鸿富……撰书凡四十余种,海内称为名儒。”1988年版《衢州地名志》载:叶秉敬卒后,“墓葬于(峡川乡)下叶村后垄岗,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