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大家来说吧
外媒:食品中所谓的“无添加”大多是骗人的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12 09:57:47

  德国著名杂志《明镜》网站8月9日报道称,食品中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等令人反感的添加剂。为了不吓跑消费者,厂商们通常采用一些技巧来将这些添加剂隐藏在他们的产品中。

  报道称,餐点、奶油制品、速食汤、一年四季都新鲜的水果、还有价格便宜的各种食品,这些离不开添加剂。自从有食物商品开始,食物就被染色、调味和调制了。例如超市里的面包,乳化剂增加了面团的体积,使它适用于揉面机;磷酸盐确定面包孔隙的半径;面包表皮或被漂白,或被染成棕色;为了让面包闻起来很新鲜,还需要添加香精。如果人们认真去了解,其中一些添加物着实让人倒胃口,比如木屑制造了酸奶的味道,爆炸物使香肠变红,激素让果蔬保持新鲜。

  这些物质都必须通过位于意大利帕尔马的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批准才可以添加。厂商需事先向安全局提交研究报告,证明这些添加物在什么剂量下一个成年人可以承受。报道称,目前欧洲食品安全局已经批准了约320种添加剂,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E编码添加剂。

  某些添加剂是有毒的,它只能添加到个别食品或者只能添加一定剂量,比如用于传统波萝伏洛干酪的防腐剂六次甲基四胺(E239)和添加于鱼子酱的硼酸。给果酱、布丁、芥末等染色的染料“日落黄FCF”(E110),虽可广泛使用,但必须注明“它会损坏儿童的活动能力和注意力”。

  由于消费者喜欢易保存、颜色鲜艳并且价格低廉的食品,但排斥E编码添加剂,为此厂商们就发明了各种伪装技巧。他们尽可能让成分表中的添加剂听起来很自然,即使事实并非如此,用食品行业中的行话来说就是“清洁标签”。如此一来,在包装上的配料表里通常找不到那些不受欢迎的添加剂,它们或是被代替,或是不需要申报。这样的技巧有很多,比如,如果添加剂在生产中被过滤了,就可以不用说明。这种技巧使用涉及上千种化学物质,包括酒精、防腐剂或者消毒剂。另一种技巧是,用一种不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列为添加剂并且听起来像安全的家用调味品一样的物质比如“酵母”或者“番茄汁”。下面举几个广告承诺,看看它们背后隐藏着什么:

  无防腐剂

  在一个社会里,人们不自己种植或者加工食品,那么食物就需要防腐。随着时代的变迁,防腐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冷消毒剂二甲基二碳酸盐(E242)可对装在塑料瓶中饮料进行冷消毒。厂商常在苹果混合饮料或者冰茶中添加这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快就会分解并且杀死饮料中的微生物,但也产生了其它物质。据报道,其中一种化学产物是早就被禁止的。

  还有一种办法是,其中一种添加物本身经过防腐处理,然后将这种添加物添加到食物中,如此来回避申报的义务。此外,还有一种物质,它具有防腐效果,但是没有被食品权威列为防腐剂,比如在标签上可以表明为:抗氧化剂、酸化剂、乙酸、水果和香料提取物、芥末、醋、糖或者迷迭香提取物,而这些物质多在实验室中被改良成防腐剂。

  纯天然香精

  无论是华夫饼干、威士忌可乐,还是西瓜的味道,几乎都可以用化学物质来仿造。香精模仿水果的味道妆点菜肴,或者保证始终如一的口味,无需担心水果的收成,而且节省了很多成本。据德国添加剂博物馆计算,100千克酸奶需要用价值31.5欧元的新鲜覆盆子来调味,而用“天然香精”则只需3.75欧元。事实上,全世界的覆盆子收成都无法满足一次其百分之五的需求。酸奶中的覆盆子味道如何实现?很简单,从雪松木刨花中制取。将雪松木刨花与水、酒精和其他添加物一起烹煮,味道闻起来就像覆盆子。在此,木材无疑是天然的,所以香味也是“天然的”。

  德国消费者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70%注明仅含“天然香精”的产品,香气都是这样模拟出来的。“天然的”桃子或者椰子香味可以从真菌培养中获取,其他味道也可以从细菌或者酶中获取。在欧盟,添加这些东西原则上是被允许的,但很多有机农业协会自愿放弃这项权利。

  无色素

  作为食品的化妆品,色素粉饰食品储存后的变色,以此伪装高质量。它使螃蟹呈橘色,使酸黄瓜变绿,使奶酪变黄,使橄榄原料变黑。事实上,眼睛也在享用食物,这一点被厂商们利用了。我们的身体通过食物的色香味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并通过它们来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然而却被人工色素误导了。

  德国消费者中心调查了标榜不含有“色素”的食品,发现其中60%的食品有染色,比如青椒提取物,声明作为调味品,事实上添加前已被去除其原有味道。总之,果蔬提取物都不被标识为色素,即使樱桃酸奶中的甜菜根汁仅用做染色。

  无增味剂

  谷氨酸,俗称“味精”,是最有名的增味剂。即使包装上注明“无添加增味剂”或者“无添加谷氨酸”,食品中也的确含有谷氨酸。据德国消费者中心调查,90%如此标榜的食品是这样的。在配料表中写着一些听起来无害的添加剂如酵母或番茄提取物、大豆蛋白、香料和奶粉制品。这些成分本来就含有谷氨酸,它们或多或少在实验室中复杂制成并去除其原本味道,将其添加到食品中,只为了增强最终产品的味道。严格意义上讲,它们不属于“添加剂”范畴,所谓不需要说明。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记者 林秀敏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