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进口面包超长保质期靠谱么? 经销商说不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12 09:48:52
  本想买块没有防腐剂的营养面包,结果却买来了一堆困惑。消费者朱先生在超市买了一块进口面包,到家才发现,不仅面包味道有点酸,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居然长达一年。“平时买的面包保质期也就三五天,为什么这种面包保质期能这么久?”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类似这种超长保质期的面包品牌不止一个,并在本市多家超市出售。然而,无论是超市售货员,还是国内经销商都说不清楚具体原因。

  高价买来酸面包

  保质期与众不同

  “你尝尝,面包有点酸。”朱先生一边说,一边掰下一块面包。几天前,朱先生在北四环一家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货架上,看到了一款名为美满牌的早餐黑麦面包。500克面包售价近30块钱,可看到包装上一句“无添加防腐剂”,他决定买回去给孩子做早餐。

  然而,当朱先生第二天早上打开包装时,却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尝试地吃一口发现面包是酸的。翻出面包的塑料包装一看,包装上印着保质期长达一年,有效期是明年2月15日。“普通面包只有三五天,这种进口面包保质期长达1年?”朱先生想不明白:进口面包保质期能这么久,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记者在本市多个大型超市调查发现,类似这种面包的品牌不止一个,保质期限多在10个月到1年之间。这类面包大多来自德国,在国内经过不同的经销商售出。但在旁边国产面包的货架上,面包的保质期却并不长,短的只有3天,长的也不超过90天。

  销售商声称没事

  具体原因说不清

  “这种面包本来就是酸的,有股馊味儿。”朱先生所购买的进口面包在国内的经销商北京友诚恒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这种面包是采用区别于普通面包的特殊工艺制成的,面包本来就带有酸味,朱先生所遇到的情况是正常的。对于这种面包的保质期为何长达1年,这位工作人员则表示具体原因说不清楚。但她告诉记者:“1年的保质期内,面包肯定没问题。”

  据介绍,这种面包从德国生产出来到进入中国市场,中间的运输等环节就需要大约15天的时间。“在这15天里,面包质量不会发生问题。”不过,这位工作人员也提醒消费者,虽然保质期时间长达一年,但面包一旦拆开包装就需要尽快食用,“要不然,面包可能会长毛、变质。”

  “我们的面包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通过了海关等部门的检疫检验。”这位工作人员说。记者同时联系了多种保质期长达1年的进口面包的国内经销商,他们的答案也与此相似。

  虽然声称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检验,但在主管食品进出口的部门看来,保质期期限长短并非食品进口环节所检查的内容。国家质监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对进口食品保质期的检查,主要是查看它进入中国时是否还在保质期限内。”

  国标未提保质期

  期限厂家说了算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62条,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那这种保质期长达1年的进口面包是否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呢?

  记者查询了国内多个品牌的面包包装,这些品牌的面包主要执行的标准是GB/T 20981。这份标准虽然适用于面包产品,并且列出了面包在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包装、运输、贮存与展卖等多项规定,然而,对于保质期期限的内容,这份国家标准却没有提及。

  不仅在面包产品所执行的国家标准中找不到关于保质期的规定,同时食品的保质期也是厂家自己说了算。“目前我国食品的保质期是生产企业自定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保质期不是国家统一规定,而是企业自己根据产品保质实验的结果自行界定。不同的产品成分、不同的杀菌条件、不同的包装方式、不同的储藏温度,都会导致不一样的保质期。

  如果产品的保质期作假,产品在保质期内变质,消费者该怎么办?《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