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旧版《中小学生守则》颁布于2004年,同时颁布的还有修订过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三部守则和规范总计70多条,2000多字。其中,在修订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0条写道: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而在2004版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则有类似的说法: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教育部此次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则将2004年的三部守则和规范合并起来,形成9条300多字的新守则。内容包括三“爱”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比如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像“勇于发表见解”、 “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 “低碳生活”、“热心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等被加入进来。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不再提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来一些空洞的内容已被删除,保留的内容大多是具有操作性的,能被学生做到的。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家长曹女士:“我觉得这个旧版只是规定了一个大的方向,但是让你怎么做它没有讲明,但是新版就讲的比较详细,我觉得这个新版好像学生在操作起来,执行这个守则的时候要好一点。”
记者:“怎么看没有见义勇为?”
家长曹女士:“从一方面来说,肯定有这种可能。”
记者:“什么可能?”
家长曹女士:“滋生他自私啊,应该很恰当地给孩子灌输,不要一味地强调,你不要去管那些事,那个也肯定不行。”
初中生赵同学:“见义勇为这点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好。”
记者:“你觉得这个能做到吗?”
初中生赵同学:“我觉得在有些情况下能做到,还是智取比较好,比如说打110之类的。”
初中生戴同学:“很多人都觉得应该见义勇为,但有些人不会吧。 ”
记者:“就因为很少有人去做所以去掉了?”
初中生戴同学:“对。”
家长常女士:“见义勇为不能去掉,我觉得应该见义勇为,大家都不见义勇为了,这社会不就乱了,小孩子我觉得应该在见义勇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他可以拨打110,或者是求助于大人。”
小学教师刘女士:“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孩子与孩子之间,应该说人与人在交流的时候应该给他们加上一点点提醒,或者帮助。对于小孩来说,他们发生了矛盾或者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些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吧。”
教育专家:新守则难在家长能否做好榜样
从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口中我们不难听出,很多人还是很赞同新的《中小学生守则》的。但是对其中个别变化,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这样不同的观点,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国外在教育中小学生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行为规范值得我们借鉴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教育心理学专家许建国认为,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有三个突出的地方,一是突出国家意识,二是突出生命意识,第三就是突出孩子的自主意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教育心理学专家许建国:“因为我们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很重的观念,就是孩子们要听话,现在这个新的守则增加了新的条文,就是孩子们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不管是家长的,不管是老师的,作为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要敢于直言,要敢于说出来,这个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中国强调的是听话,乖,当个小绵羊,说谁家孩子好与不好,评价的一个标准就是听不听大人的话,可是谁也不敢保证我们大人的话都是对的,都是真理。”
许建国认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难的不是孩子能不能做到,而是父母、老师以及全社会有没有给孩子一个能做到的榜样和环境。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教育心理学专家许建国:“学生守则不仅仅是学生的事,学生守则首先需要遵守的应该是家长,老师,社会这三个方面,比如说我们的成人到处扔垃圾,却让孩子垃圾分类,你跟学生要求的是分类,可能吗?比如说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见义勇为和自私的问题,这是两个概念,自私是一种品格,见义勇为是一个突发事件,这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认为取消了见义勇为孩子就自私,不是的,要告诉孩子,你的年龄还没有能力去救别人,不让你去是因为你没有那种能力,这个绝不影响你的品格的发展。这个概念是一定要分开的。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社会得问问我们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做到了没有。”
同时,许建国还建议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除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之外,还应更多的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他举例说,像英国中小学生守则强调自我保护,比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等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教育心理学专家许建国:“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能改到今天这样一个程度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如果说我们还有什么新的修改,我倒是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时候你不改也不行,必然要改,比如说我认为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一部分关于对未成年人的要求,可不可以借鉴,再比如说有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行为规范的内容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