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温州两成多高中生每天花100多元 消费观受父母影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25 16:28:58

 

  调查分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

  1、“他有我有大家有”的盲从心理

  调查:绝大部分高中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盲从现象,调查中提到:“你是否会受到同学的消费观影响”,选择“有影响”的学生占74.6%。“你是否会有计划地去花钱”,89.7%的学生选择“没有”,其中,10.2%的学生认为“钱花完就再向家里要”。

  分析: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被调查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基本都不错,每月高额度的零花钱也反映出家长认可学生对金钱的支配权,而这种支配权的随意性,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消费欲望。同时,对商品的认识度不足,购买商品缺乏自信等因素制约他们的消费方向,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消费目的,因此表现出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猎奇性、盲目性。“他有我有大家有”、“明星代言什么,我就用什么”,类似的想法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观念。

  2、虚荣攀比促使借钱完成高消费

  调查:68.9%的学生有过向周围朋友或同学借钱的经历,63.7%的学生有过被借钱的经历。

  分析:在物质并不匮乏的当今社会里,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的消费方式似乎成为人们评判地位的标准。在这种大环境的感染下,“爱炫耀”、“慕虚荣”、“好攀比”等不良风气逐渐吞噬了一些高中生的心。为了满足虚荣心,他们便会牺牲一部分生活的必要开支或向周边同学借钱,以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高消费需求。

  3、缺乏理财观念,往往过度消费

  调查:大部分学生坦承自己的消费额度已经超出了计划范围,略有剩余的学生也在考虑如何把剩余的钱用完,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具备储蓄意识。并且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半数学生认为接下来应该制订理财计划。

  分析:高中学生缺乏理财观念很大程度上与家庭因素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都处于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工作状态,在这种社会压力下,父母和子女很难有机会进行长时间、深入的交流。他们之间对于金钱问题的谈论,仅限于使用数量、使用去向、是否够花等方面,极少甚至从未涉及理财方面的知识,这也造成了高中学生消费的片面性。

  4、在消费中容易被不良商家侵权

  调查:在被调查的高中学生中64.5%有过被不良商家侵权的经历。

  分析:高中学生作为消费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群体,尽管他们在知识和生活技能方面素质不断提高,但由于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局限,社会经验相对较少、欠缺法律知识储备和理解,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加之时间、精力、财力和经验缺乏,成为消费弱势群体。邹丽丹吴滢

  相关链接

  如何培养高中生合理的消费习惯?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金钱对人的双重性,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并且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到劳动才是构成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2、倡导适度的消费观:适度消费也称为合理消费,必须要让高中学生懂得,他们属于单纯的消费者,他们的所有收入都源自家庭父母,要懂得量入为出的消费准则。

  3、建立健康的理财观:根据每个年龄阶层的小孩不同特点,学校和家长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由浅入深进行理财教育。

  4、培养科学的维权观:创建学校消费维权监督基地,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消费维权宣教活动,打造学生消费维权志愿者服务队。

  重庆高中生消费调查男女生开销前五出炉

  2012年,重庆八中的高中生通过走访做出了一份城市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样本为700余名高中生。调查结果显示——

  1、男生开销项目前五名:日常伙食、节假日聚餐、网络电子游戏、零食购物、手机话费。

  2、女生开销项目前五名:日常伙食、护肤品购买、节假日聚餐、手机话费、交通出行。

  3、日常交通出行方面:公交、地铁、打车、步行这4个选项,有13%的高中生选择了“打车”,其中,女生比例占该选项总人数的2/3;其理由多半为公交地铁太挤、步行太累、打车节约时间。

来源: 温州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